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调查稿[摘要]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简单地说就是谁贫困就扶持谁。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各国没有固定、统一标准,我国的贫困线标准正在逐年接近世界贫困线标准。扶贫分好些种,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是是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贫困原因很多,其中,人口过快增长、人多地少、平均自然资源少,是其原因之一,落实好二孩政策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精准扶贫离不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需要拉动性投资来促进,产业扶贫、环境改善将是下一个投资拉动的着力点和出发点,精准扶贫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推进、互为一体、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相反,帮扶机构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主题词:经济精准扶贫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确定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农村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2-扶持谁。贫困与小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认定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是如何变化的。一、贫困与小康贫困,是指在经济或精神上的贫乏窘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首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贫困相对于富足,有一个人为划定的标准,这就是贫困线。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等等。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中国贫困线标准前期远低于国际标准,近年来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已逐渐接近世界贫困线标准。2016年贫困线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2015年为2800元,2011年2300元,2009年为1196元,1985年为200元;2008年中国绝对贫困线标准为人均年纯收入785元以下,低收入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纯收入786元至1067元。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比上年减少1442万人①。由于贫困线标准的不同,导致的贫困人口产生很大差距。其次,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如何统计,统计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统计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三,低保与政策脱贫,2015年上海市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790元,远超国际贫困线标准;拉萨、西宁、兰州农村低保标准人均年标准均在2300元以上,接近于贫困线标准②。2015年甘肃省农村一类低保标准为3300元/人.年,二类为2808元③,一类低保已经超-3-过了当年我国贫困线,政策性脱贫人口在迅速增加。以甘肃省为例,按照2011年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省共有58个国家重点扶贫县,18个省列扶贫县,当年扶贫对象人口692万人;2014年底共有6220个贫困村、101户贫困户、417万贫困人口;而按照2009年1196元的扶贫标准,2010年底,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仅为310万人④。可见,由于贫困线标准不同,贫困人口存在很大的差距;低保人群占比率不同,会对贫困人口产生很大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统计方法、标准、口径不同,也会对贫困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国际贫困线的标准也是在不断变化的,2015年10月世界银行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国际贫困线标准从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调至1.9美元⑤;此次大幅上调意味着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大量增加。尽管贫困的社情不同、标准不同,得出的贫困人口不同,但反贫困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扶贫、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对世人的庄严承诺。小康,是指为中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所谓温饱,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不愁、三个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富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4-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短板”仍是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习总书记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户脱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贫困的标准是由中央制定的,党和政府在全心全意帮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进入小康社会。可以说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标准在中央,社保来帮忙;发展有保障,脱贫奔小康。”二、基础建设与产业扶贫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就共性而言,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差,机械化程度低;二是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四是合作化程度低,缺少高效的生产方式;五是孩子多、人均资源少、受教育程度低;六是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七是致富信息少,缺少致富带头人;八是因病、因婚、因学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当前,影响农民增收除以上贫困原因外,还表现在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进口粮食及农副产品的增加,价格的下降,在不断压缩农民增收的空间,影响经营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5-时,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出务工竞争更加激烈,农村合作化、高效率的产业扶贫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目前,很大一部分农村扶贫还停留在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如此,极少数惠民工程质量还是不能让人苟同,特别是群众看的见、摸的着的工程和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工程,如山区饮水工程,工程质量较差,完工后长期供水不足;这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到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与推广。关于产业扶贫大多数扶贫村还未提到应有的高度,究其原因在于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立杆见影;甚至有的同志会认为,产业扶贫特别经济林扶贫,本人任期内见不到经济成效,提高不了农民帐面收入,即使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很难见到经济收益。但是,产业扶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如何做好产业扶贫,将是未来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扶贫不是简单地加大低保,不是信贷资金直补,也不是简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先扶智,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精神上的贫困,扶贫不仅要让贫困人口立志脱贫,还要智力脱贫、技能脱贫,实干加巧干。帮扶要大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立志脱贫、实干脱贫。帮扶不仅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更要-6-注重产业扶贫。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是缺少宣传,思想僵化。主要表现在宣传党的政策,特别是党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力度不够,群众思想观念转变慢,主动脱贫意识不够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同时,帮扶人员调查不够深入,帮扶着力点不准、不到位。二是急功冒进,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中原地区硬化灌溉水渠一刀切、设计不合理、质量不过关,严冬过后,水泥开化分解,不仅无用,反而影响农田耕作;干旱山区大量灌溉水窖因退耕还林、务农收入相对降低等原因,而大量荒废,降低了扶贫资金的利用率。三是结构单一,忽视环境。主要表现在半干旱、半荒漠山区,单个家庭为了提高短期收入,单一种植经济林,形成大面积单一作物,而忽视生态林和养护水土草地、草带建设,不利风沙防护和水土养护,使得小流域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四是注重基础建设,忽视产业发展。关于产业扶贫不仅要提高农民的脱贫致富意识,提高扶贫资金利用率,还要注重引进企业发展惠农、富农产业。第一,调研宣传,引企发展。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富农产业,切忌瞎指挥,脱离实际发展产业,不仅帮不了忙,反而帮倒忙,使农民收入受损。如中原地区不切实际的大力发展林果业,相比较而言没有发展优势,不仅投资没有收回,反而误了粮食收成。找准脱贫致富产业后,单户单村、甚至是单镇-7-单乡有时也很难引入大型企业共同发展,这就需要综合多方实力,制作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宣传力片,动用多方力量,招商引资,确保产业投资落地实施,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力保企业投资营利,互惠双赢;对于出台或即将出台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做出的承诺,必须言必行、行必果,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坚决杜绝信口开河、关门宰客等失信行为发生;坚决杜绝说了不算、推倒重干、干无可干、人心涣散的事情发生。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绿色食品开发,提高粮食作物、农副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第二,实物为主,资金为辅。当前,偏远山区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创新发展意识不够,创新发展客观条件不充分,产业发展信贷资金使用不到位,要么,怕风险、怕麻烦不愿意无息或低息贷款,或贷款后吃利息,更有甚者,得到一点好处后,将信贷名额转借他人营利,并未将产业发展信贷资金用于产业开发。同时,在退耕还林方面,也存在只退耕不还林,任其自然发展;只补助现金,不发放树苗,钱到手后,不愿意栽果种树。为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率和利用率,建议将部分的信贷利息补助、基建费用等,用于产业发展实物扶贫,向村民免费发放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树苗、果苗、种子、种苗、地膜等,必要时也可发放必需的耕作农具、化肥等。第三,科技帮扶,便民服务。科技扶贫是在发展产业的-8-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帮扶对象种植经济作物,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帮扶,力争一村有一名科技帮扶员,或者一镇一乡有数名科技帮扶员,确保科技帮扶人员、时间、技术到位,奖惩措施到位,确保施肥有科学配方,耕作有科技指导,确保无大面积的病害、虫害发生,力保林果业、农副产品增产。在保障农副产品增产的基础上,健全信息保障机制,力争在增产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第四,合理组训,提高技能。在科技人员直接帮扶的基础上,适时、合理组织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管理技能,提升农民自身产业耕作、管理水平,由外行变内行,由普遍的劳动人员转变劳作技术员。同时,有针对性地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必要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切忌脱离产业、脱离实际,毫无目的的组织无关产业的培训现象发生。总之,产业扶贫任重道远,是关乎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发展。三、人口增长与精准扶贫2016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⑥。1950年大陆人口为5.44亿人,1960年为6.44亿人,1980年为9.78亿人,2000年12.7亿人;建国后前10年人口增加了1亿人,1980年之前20年人口增加了3.34亿人,1980年至2000年20年人口增加了2.92亿人,之后-9-16年人口增加了1.13亿人,得利于1980年后开始的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最近10年人口增长仅为0.68亿人,但人口压力毅然严峻。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然而,在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手段、人口素质、传统观念等原因,造成人口增长失衡,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绝对总量增加,即城市化外来人口激增,而原有人口整体下降(独生子女),农村人口延续上升的趋势,其中,国家公职人群人口下降最为明显,除少数符合二胎政策生育外,其他人员均为独生子女,否则就会面临“双开”;而农村则不同,计划生育执行难、处罚难、阻力大,受传统思想、家庭势力的影响,即使牵牛抓人也要生男孩,并且不止一个。再者,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生活竞争压力大、娶妻难,因聘礼而返贫的现象也在不断发生。尽管因升学、参军、外出务工等各种原因城镇化,没有相对可靠的
本文标题:精准扶贫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53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