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2、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历史主题是()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战,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察举制D.科举制3、反映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的史料是()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戮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4、史书记载: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启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跪在地上向武王谢罪求告,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年,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封邦建国③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④族权与王权相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5、在江苏出土的宜侯矢簋,其铭文记载了周康王把“虞侯”改封到“宜”的事件。周康王让“虞侯”到“宜”地当侯,赐予其香酒、弓箭、土田、山川、“王人”(周王室同姓贵族)、“七伯”(异姓贵族)以及更多的“庶人”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周武王灭商,推行分封制B.周王以分封拱卫王室,推动部族融合C.虞侯拥有祭祀、征伐等权力D.周天子拥有分封天下的至高权力6、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A.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C.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D.统治具有松散性7、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B.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8、东周后半期诸侯各国“政逮于大夫”,政自大夫出,诸侯的土地人民逐渐被少数强宗夺去。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的土地人口被夺走B.东周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C.卿大夫与诸侯共同执政D.卿大夫逐渐演变为最强宗9、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家族社会和睦B.贵族王位世袭C.宗法观念浓厚D.分封等级森严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长子,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11、王囯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西周设立此制度的目的是()A.强化等级秩序B.分封同姓C.推行世袭制D.规范礼乐12、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膛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A.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13、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看,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在一定时期存在?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材料二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所说,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3.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回答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后世统治者可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请说明道理。15、材料一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二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圣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故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父宗以上至高祖,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别子者,自以为其子孙。祖继别者,各自为宗——(汉)班固《白虎通义》请回答:1.概括指出材料一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2.根据材料二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奴隶制国家出现的史实,即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文中的“大道”就是指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和公有制。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王权”“继承”问题,排除C、D。禅让制“传贤”,而王位世袭制“传子”,王位世袭制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排除A,故选B。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项内容说明禹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增大,当时还是禅让制;B项指大禹时代先民用青铜来铸剑,说明冶炼术的进步;C项意思是在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禹的遗迹,这就是划为九州的地方;D项禹死后,他儿子启登上王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君王世袭应该看作是理应的,合乎道德规范的,反映了我国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所以选择D项。点评: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肢中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②中“只有王族才能封邦建国”错含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纣出生的时候母亲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启和仲衍出生的时候母亲还是妾,所以属于庶子,③不正确。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周康王把“虞侯”改封到“宜”,并赐予其“王人”“七伯”“庶人”等,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推动了对异姓诸侯的管理,有利于部族之间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周武王灭商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虞侯拥有祭祀、征伐等权力,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阛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即统治具有松散性,D项正确。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但材料无法说明分封制开创于武王时期,也没有体现家国同构的观念,故排除A、B项;根据“功臣分封于外”可知功臣也是分封的对象,他们不符合宗法关系,故排除C项。根据“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同的一次扩张”可知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故选D。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瓦解。诸侯的土地、人口被夺走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政“自大夫出”等现象表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卿大夫与诸侯共同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卿大夫逐渐演变为最强宗,故D项错误。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观念。“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体现了家族观念中的尊卑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浓厚的宗法观念,故C项正确。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基本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正妻所生长子才能成为大宗,故①的说法错误,排除就可。故选C。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目的。材料表明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同姓是分封的主体,但不是宗法制的目的.故B项错误;推行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故C项错误:规范礼乐只是手段.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的影响。材料中宗庙祭祀未体现出宗法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宗法制下宗庙设置的规定,与礼乐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从天子到庶人宗庙设置的规定,体现了宗族关系与政治等级相联系,有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强化等级尊卑,故C项正确;材料宗庙祭祀体现出宗法制,但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3答案及解析:答案:1.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的制度而略有调整。说明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3.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随着诸侯与周王及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遭到破坏。解析:1.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从材料和所学知识看”2.考査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3.首先注意“积极作用”的限定条件,其次注意从周王、诸侯、卿大夫力量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原因。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分封制。2.为了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不可以。因为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如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从长远来看,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解析:第1问根据“裂土田而瓜分之”,即可得出这一制度是分封制。第2问根据“以藩屏周”即可概括目的。第3问作用依据教材知识回答,道理可结合其消极作用回答。15答案及解析:答案:1.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大宗”是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的祭原则。宗法制。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即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小宗永远要服从大宗。3.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血缘关系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核心手段;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问考了两个原则,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基本识记点,而祭祀原则则要分大宗和小宗分别论述,二者反映的制度是宗法制,所以两个原则是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2.“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要按照班固的解释进行论述,在论述时主要突出二者关系的相对性以及二者共同的本质——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3.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要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1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