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城市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3)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表现为市中心区空房过多,形成贫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4)城市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2.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1)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化水平一定提高。()(2)当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3)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4)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5)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政策,其目的是()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电)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示:(1)×城市化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若比重增大,则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数量增多,但如果农村人口数量增加的更多时,城市化水平仍会降低。(2)×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进入成熟阶段,速度减慢,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加速阶段,速度较快。(3)√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4)√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效仿美、加、澳模式,势必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蚕食有限的耕地资源。(5)D城市化的概念2017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中央对城市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型社会,城市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创造国家财富的主力军。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到2014年末,我国城市化率从17.9%提升到54.7%,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53个,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并且今后每年城镇化率仍会以1%的速度增长。问题1(区域认知)材料中反映我国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提示:城市化率上升,城市数目不断增加。问题2(综合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问题3城市和区域发展有何关系?提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归纳总结]1.城市化的表现2.城市化的标志3.城市化的动力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项目1999年2009年甲城市数目(个)37乙工业总产值(万元)362001765000丙城市人口(万人)56340丁城市人口比重(%)30.448.61.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1.B2.C[第1题,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四个方面。工业产值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第2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西方有一句俚语说:“穷人住城里,富人住城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下图为城市化进程示意图。问题1(区域认知)“穷人住城里,富人住城外”反映了什么样的城市化现象?这种现象发生在图中哪个阶段,原因是什么?提示:逆城市化。后期阶段。原因:由于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集中,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在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问题2(综合思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期阶段,为什么城市化速度放缓?提示:因为在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已经很小,可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农业人口很少。问题3(区域认知)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处于哪个阶段?提示:处于中期阶段。[归纳总结]1.世界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向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缓慢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加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差异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初期、中期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慢快发展水平高(70%以上)低(30%~40%)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趋势①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②出现城市群;③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②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③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3~4题。3.据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类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4.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A.1825年前后B.1875年前后C.1925年前后D.1950年前后3.D4.C[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表示发达地区的曲线是M1和N2,表示欠发达地区的曲线是M2和N1。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差别不大,说明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发达地区比重呈降低趋势,欠发达地区比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世界城市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第4题,世界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1925年前后。]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面是反映当前城市问题的一组图片和漫画。ABCD问题1(区域认知)四幅图片表示的城市问题分别是什么?提示:A—就业困难B—交通拥堵C—环境污染D—地价房租昂贵问题2(人地协调观)产生图中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提示:城市人口密集、产业活动长期强度过大。问题3(综合思维)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有哪些?提示:合理规划城市;加强管理、建设城市新区和卫星城,扩大绿化面积治理污染。[归纳总结]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不同。因此,除了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外,各国解决城市问题还要有自己的特色。问题表现原因整治措施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①生活燃煤排放烟尘;②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③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不合理公交优先,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有贫民窟和棚户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住房建设发达国家:中心区空房过多,逐渐衰落,有贫民窟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通过再城市化,实现城市复兴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乡村人口无序迁入,不同种族及社会地位的差别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倡种族平等,反对歧视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5~6题。5.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6.“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5.D6.B[第5题,图中显示,该地的“握手楼”楼房密度很大,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是通过出租“握手楼”增加收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前来务工、经商,房屋出租市场广阔,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握手楼”分布在城市周边,布局拥挤,居住环境较差,但却吸引租房者租住,说明了该中心城市的城区房价昂贵,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经商者不得不到房价较低的郊区租房,故选B。]人地协调观——城市内涝2018年8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预警,甘肃中东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和西部沿山地区、北京、天津、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学案 中图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1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