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课后强化演练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1.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解析:判断某种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地区的关键是看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在该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是整个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沼气是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性气体,而温度太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南方地区气温高,沼气的利用时间长。答案:C2.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A.保护了生物多样性B.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C.提高了经济收入D.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解析:发展沼气为农户提供了能源,可以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从而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答案:B3.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A.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B.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C.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D.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解析: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中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答案:C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4~5题。4.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A.我国西北内陆地区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C.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解析: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答案:A5.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B.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D.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解析: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答案:D2012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8题。6.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确保世界粮食安全B.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C.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D.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当前,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生物多样性势在必行。答案:D7.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①人口不断增长②全球气候变暖③生物进化④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在自然状态下,也会有物种灭绝,但速度要慢得多,灭绝速度“这么快”应主要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来考虑。答案:C8.对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A.建立动植物园B.建立自然保护区C.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D.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解析: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最适合其繁衍和进化,因此,对濒危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B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①a—粮食②b—养禽③c—秸秆④d—发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因a依赖农作物,且能够提供肉、蛋,并有粪便供养牲畜,故应为养禽;b代表牲畜的粪便,用来发展沼气;c代表秸秆,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d是用沼气来发电。答案:D10.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解析:秸秆作为发展沼气的原料,最终以废渣液的形式回归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利用沼气发电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用能结构,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答案:A二、综合题11.读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我国当时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生活能源以________为主;东南丘陵农村生活能源以________为主。(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可持续发展途径。答案:(1)以生物能为主要能源。(2)秸秆薪柴(3)引发的环境问题:砍伐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秸秆不能还田,减少土地有机质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途径:①因地制宜开发多种能源,如沼气、小水电、生活用煤等;②建设薪炭林;③提高能源利用率。12.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图和乙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丙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影响农牧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3)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锐减(4)土壤侵蚀C处为暖温带半湿润的黄淮海平原,D处为亚热带丘陵地区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3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课后强化演练 湘教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2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