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一、选择题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发生机制,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B.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C.土地荒漠化D.西北灌溉农业地区的土地盐碱化2.下列问题不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A.我国北方土地荒漠化扩大B.热带雨林锐减C.2017年7月21日,希腊发生6.4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D.城市噪声污染解析:第1题,汽车尾气排放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污染,属于环境污染问题。第2题,希腊地震属于自然界本身原因造成的危害,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答案:1.B2.C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A.自然原因引起的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D.全球变暖引起的4.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流水侵蚀作用强的地区B.流水沉积作用强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引起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全球变暖、人口增多、短期经济行为以及不良消费习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起的。第4题,从图中“草原生态破坏”可知,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这里风力作用较强。答案:3.B4.C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5~6题。5.下图中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6.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6题,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主要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答案:5.D6.B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普遍较发达国家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重视环境保护。据此回答7~8题。7.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得到缓解,其原因是()①发达国家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少得多,那里的环境问题一开始就比发展中国家轻得多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又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强、投入多③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④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减弱、目标降低⑤一些发达国家依靠法律管理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⑥发达国家人口素质较高,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和现象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⑤⑥8.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现在的许多环境问题B.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C.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D.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以治理解析:第7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在避免环境问题发生和治理环境问题方面要优于发展中国家,另外发达国家污染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会使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第8题,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也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人类应当积极寻求适当的途径和方式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停止发展的观点是错误的。答案:7.C8.C读下列材料,完成9~10题。材料一“以邻为壑”的含义。以邻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思是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国成了美国的大垃圾场,虽然当地人也知道垃圾贻害无穷,但因经济贫困,只能无奈接收。材料三张涛同学在一个超市门口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就有多达80个方便袋被带出超市,被访问的26人都知道方便袋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为了方便,几乎全选用了方便袋。曾经,人们习惯用“菜篮子工程”比喻贴近民生的某项措施或工程,但现在大街小巷已难觅“菜篮子”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飞舞的方便袋。材料四大多数饭馆里都准备两种筷子,一种是多次使用,消毒处理后装在袋子中的,这种一般提前摆放在桌子上;另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性筷子,短且弯,有时还有挫口,但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往往一进门就让服务员把干净好用的筷子换成方便筷,尽管大家都知道非一次性筷子最多只要自己再洗一下,比方便筷好用得多,但鲜有人拒绝撤换。9.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材料一、二反映的是()A.人类无限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C.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D.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10.方便袋和方便筷等一次性消费品的大量使用,分别会带来的问题有()A.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B.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D.水土流失和酸雨解析:第9题,“以邻为壑”以及发达国家将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都体现了只顾本地区或国家的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状况。第10题,一次性方便筷会造成森林等资源的过度消耗,方便袋会造成白色污染。答案:9.B10.C二、综合题11.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2)该海岸被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字母)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解析:(1)结合相互联系的文字信息,可以判断A、B、C的含义。(2)海岸带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地表径流和海浪沉积可营造海岸,海岸也受地表径流和海浪的侵蚀。海岸后退是因为营造建设比侵蚀弱,而入海泥沙量减少,使得构筑海岸缺少了物质来源,这是海岸后退的主要原因。(3)苇滩、湿地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繁衍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4)枯水期水量过少,海水可能逆河道上溯产生咸潮;河流携带泥沙少,海岸线营造能力弱,侵蚀后退严重;对河口和整个海洋提供淡水水量少,难以稀释和降解污染。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能带来更多的淡水,减轻淡水变咸状况;携带更多的泥沙,延缓海岸侵蚀后退速度;稀释海水污染物,减轻海洋污染。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B(3)BD(4)减轻了淡水变咸的状况;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12.2015年的两会,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之前的地方两会工作报告中,环境治理也多次被提及。原因是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事件屡次上演。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A.酸雨危害()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D.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___________。解析:(1)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我国森林锐减的地区主要在各大天然林区。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一带,为水土流失。从图中看,水体污染以长江中下游最为严重。(2)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3)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4)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是指大量不同的动植物,其中有半数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物种的灭绝主要归结于森林的破坏,森林消退(特别是热带雨林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答案:(1)丙甲乙丁(2)黄土高原(3)丙(4)甲13.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A.土壤肥力衰退B.毁林开荒C.旱灾加剧D.毁草开荒E.土地破坏F.粮食产量下降(2)造成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生态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2)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殖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3)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A、C、E可互换,B、D可互换)。(2)不合理地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后检测能力提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3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