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人类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理解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2.分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含义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又称天然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活与生产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加工改造后的环境,又称人工环境分类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变化目前,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不多见随着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与人类的关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是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二、环境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关系1.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2)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2.环境与生态系统(1)环境的作用: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2)生物的反作用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和改造作用一个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染物质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1)原始社会:人类主要靠采集和狩猎维持生存,人类依赖自然环境。(2)农业社会:人类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3)工业社会:人类掠夺性开采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4)当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寻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类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3)人类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一、判断题1.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小。()3.生物对环境并不会产生反作用。()4.环境与人类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答案:1.√2.×3.×4.√5.√二、选择题6.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一组是()A.土地、岩石、矿物B.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C.阳光、水、大气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解析:选B。社会环境必须有人类活动的干预,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的形成过程都与人类活动有关。7.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B.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人类环境早已出现C.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D.公园应该属于人工环境解析:选D。人文遗迹是古人留下的人工环境;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环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但人类环境是有了人类才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变深,人工环境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公园是人工打造的,是人工环境。8.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C.人类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解析:选C。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B、D两项属于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修建的工程。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是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使环境遭到破坏形成的。环境及其分类【合作探究】阅读下列图片,探究下列问题。以上图片分别为荒地、耕地、天然草场、长江三峡大坝,各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环境。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提示:区别:①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自然环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其景观特征基本保留自然面貌;社会环境在人类活动强烈作用下,其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自然环境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社会环境日趋扩大。联系: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核心归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分析如下:1.联系二者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2.区别(1)两者受人类干预的程度不同,如下表所示:受人类干预程度举例自然环境受人类干预较轻微,其景观特征基本保留自然面貌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社会环境受人类干预大,其景观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2)二者的范围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不同自然环境如某些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冰原地区,大洋中心区等,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其范围日益缩小;而社会环境如种植园、城市、工业区等,其范围日趋扩大。图示法记忆环境的分类【跟踪训练】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人类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生物环境④天王星、海王星⑤银河系A.①②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2.下列不属于社会环境的是()A.城市或乡村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贵州梯田解析:第1题,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天王星、海王星等属于宇宙环境,它们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第2题,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环境,不属于社会环境,保护区保护的是自然环境,使之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答案:1.B2.B环境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关系【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骆驼刺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被誉为沙漠勇士。它是骆驼的牧草,所以又称骆驼草,是一种低矮的地表植物。骆驼刺具有抗寒、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的特性,并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点,在防止土地遭受风沙侵蚀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图中骆驼刺的根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据材料分析环境与自然资源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提示:(1)根系发达。荒漠中干旱少雨,生活在荒漠的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土壤深层的水分,这样才能存活。(2)环境影响着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利用状况,由于气候干旱,骆驼刺低矮而根系发达;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核心归纳】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关系表现具体内容结论相互联系环境与自然资源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自然界中,很多自然资源本身就是环境要素,而大部分环境要素也是自然资源只有保护好环境和自然资源,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影响环境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影响资源的类型以及利用状况,环境的改变也会对资源利用产生影响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顺应自然变化规律并做出适当调整相互影响自然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会对环境造保护资源是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环境退化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之一环境退化反过来又削弱了某些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使其不能被人类永续利用【跟踪训练】读城市热岛效应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2)如图所示的__________部分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__________,净化__________等有害气体,降低________,吸纳灰尘,杀死细菌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如果城市__________覆盖率过低,公共绿地面积太少或遭严重破坏,就会导致城市生态系统__________能力降低,环境质量难以保证。(4)上述事例说明,结构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能力,可容纳较多的污染物而不至于造成环境污染。解析:城市绿地对城市空气具有显著的净化作用,同时可以减少CO2的浓度、减弱噪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对环境的调节能力。城市绿地面积大小对于城市大气的质量来讲意义重大。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和功能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志。答案:(1)(2)绿地氧气二氧化硫噪声(3)植被调节(4)完整健全自我调控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合作探究】阅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1)小圆Ⅰ代表__________;大圆Ⅱ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________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环境两大类。(3)图中A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图中B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4)图中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力越大,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越________。(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表示。(6)人类与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提示:(1)人类社会环境(2)人类自然社会(3)生产消费(4)大(5)ABDC(6)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核心归纳】1.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发展社会阶段生产特点环境与人类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野生动物维持生命活动依赖自然农业社会人类懂得顺应自然的道理,主要从事种植和养殖利用自然工业社会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排放大量废物人地对抗强烈当代社会人类创造了空前灿烂的物质文明,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2.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图示法记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跟踪训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A.台风、寒潮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两者无法协调B.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人类D.若箭头a、b力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箭头a表示从自然环境输入到人类社会的物质和能量,据此可知应为选项中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第2题,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若合理处置这些废弃物则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答案:1.D2.D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重点必背1.什么是环境?环境的类型有哪些?2.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是什么?3.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是什么?4.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微点拨1.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时需把握两点:(1)关键要看两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2)明确自然环境并非完全不受人类的影响,而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自然环境。2.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后果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活动,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环境退化。环境退化反过来又削弱某些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但资源开发和环境退化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人们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顺应自然规律,就能趋利避害,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一、选择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关于人类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的非生物物质B.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C.人类是环境的产物D.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受人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环境学案 鲁教版选修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3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