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选择题1.(2019·广西河池高级中学月考)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普及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D.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变动【答案】D【解析】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立国态势的转变说明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商业重要性的提高,故D项正确。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B.南方相对安定,促进经济发展C.南方物资供给全国各地D.南方政治清明,带动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的发展,但没有反映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故A项错误;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物资充足,能够满足各地需求,但并不一定供给全国各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政治清明,故D项错误。3.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时期地区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1413829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从战国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现的铁犁铧增多,说明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故A项正确;“普及全国”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汉代南方农业发展不及北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长途贩运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故D项错误。4.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答案】B5.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项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项,华南仅占16项。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项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项,华南占111项。这说明()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B.南方农业地位上升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答案】B6.(2019·广东清远期中)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的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梯田适应了南方的地形,推动了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8.《宋史·食货志》载:“大抵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江浙一带,“所有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大抵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反映出的实质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材料所体现的表面现象,排除。二、非选择题9.(2019·山东安丘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阐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使西部地区的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开凿大运河,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依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经历了由西部到东部转移的过程,东西部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示例二]论题: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的应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成为沟通中西的桥梁,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相反,江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综上所述,由于开发较早、生产技术先进以及政治等因素,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东部经济相对落后。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5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