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作业7新航路的开辟基础巩固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能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答案:D2.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其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③哥伦布首航美洲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解析:①是1497—1498年;②是1487年;③是1492年;④是1519—1522年。答案:C3.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解析: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这一考点。新航路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之后才开辟出来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的进步等。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不同区域文明之间交流少、影响小的原因是当时技术水平的落后,故选C。答案:C4.“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文中的“他”是指()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解析: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是向西穿越大西洋,而迪亚士和达·伽马则是向东航行,迪亚士最先到达非洲最南端并将其命名为“风暴角”。答案:B5.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B.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C.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D.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从“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可看出除了为当时的王权扩张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宗教传播。所以选A。答案:A6.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D.欧洲开始了殖民扩张解析:世界历史不是从新航路开辟才有的,故A错误;欧洲和亚洲、非洲的直接商业联系早已有之,故C错误;D与题目不符。答案:B7.据不完全统计,1500年以后欧洲市场上的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以及非洲的象牙等的奢侈品价格比以前上涨了5倍,不仅如此,连一些基本的生活品(尤其是粮食)的价格也是飞速增长。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C.增加生产成本,阻碍了经济发展D.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解析: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通过暴力掠夺和海外贸易,海外的金银大量流入,货币贬值引发了欧洲市场物价上升,出现价格革命。答案:B8.在1502-1505年的四年中威尼斯人在亚历山大港每年平均只进口价值100万英镑的香料,而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他们平均每年进口的香料价值达到350万英镑。相反,葡萄牙所进口的香料价值则从1501年的22.4万磅上升到1503-1506年四年中的平均每年230万磅。这一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商业革命B.政治革命C.工业革命D.价格革命解析:15世纪末,葡萄牙已经开辟出通向亚洲的新航路。从材料信息看,新航路开辟后,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商人利润下降,而处于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商业利润大大上升,这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影响。故选A。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A9.“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价格革命后没有引起封建主势力的加强,金银流入欧洲后封建阶级把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他们的统治没有得到加强,封建主没有把金银转化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答案:C10.“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①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②立足于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①项“夸大”说法错误;③项无从体现;题干中的“欧洲人”“新旧大陆”“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等体现了②④。答案:B能力提高11.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文艺复兴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世界逐渐走向整体。文艺复兴的兴起是思想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项正确;造船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宗教扩张的狂热是宗教方面的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12.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葡两国王室大力支持是西、葡两国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西、葡两国也就成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答案:A13.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著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解析:抓住题干中时间“《1492:征服天堂》”及“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并没有真正到达东方亚洲,故B项正确;A、C、D三项开辟新航路的时间与题干时间1492年不符,故排除。答案:B14.“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解析: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是西欧社会功能转变的前提,但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西欧本身的……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市场交易……,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海外贸易的外在需求促使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故B项正确;“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15.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的着眼点在于()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程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程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地中海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接着欧洲国家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后来者居上,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答案:A合作探究16.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百度百科》根据上文及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解析:第一小问背景,从利玛窦中国之行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欧洲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欧洲人来到中国;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希望到东方传教,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第二小问作用,对材料中关键信息:“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概括即得。答案:背景: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天主教会的影响。作用: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了中西交流;有利于国人加深对西方的了解。创新拓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芟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苞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的、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2)原因:工业革命导致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扩大;交通运输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人口流动。认识:物种交流是必需和必然的;物种交流是双刃剑;人类应该在物种交流中趋利避害。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时作业7 新航路的开辟 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60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