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从时空观念角度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强化时空观念。2.从家国情怀角度,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背景: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条件已经成熟。2.准备(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①时间:1949年9月。②内容a.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以五星红旗为国旗。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e.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①时间:1949年10月1日。②内容a.决定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b.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3.标志:开国大典。[易混易错]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知识点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在政权形式上的表现(2)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3)全面建立国家机构,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人。3.意义(1)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暂代宪法的过渡状态。(3)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图解历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知识点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标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发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3.性质:1954年12月,人民政协举行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4.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5.意义:表明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易混易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政治协商是其形式。知识点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和发展1.历史背景(1)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休戚与共、不可分离的关系,并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2)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2.法律依据(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的自治。(2)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内容: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4.发展历程:从1947年到1998年年底,全国共建立自治区5个,自治州、县(旗)150多个。5.历史意义: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又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史料一1954年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解读]从材料信息“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可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分布广泛。[思考]史料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提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史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解读]由材料信息“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后,政协的职能发生了改变。[思考]结合史料二说明政协会议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1.相同点: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2.不同点项目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性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产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推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特点、作用1.原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和政治认同感。2.特点(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3.作用(1)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2)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互助。(4)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1.“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A[根据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选A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C项符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项符合中共七大。]2.右面是1989年发行的新中国某次会议的纪念邮票。下面对该会议的重要成果的认识正确的是()A.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C.长期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D.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所以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大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所以B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所以C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所以D项正确。]3.1954年宪法将我国的国家性质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论述说明我国当时()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立法权归属中央人民政府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得到普及D.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D[“人民民主国家”说明此时的中国尚未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953年至1956年,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还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4.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的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1954年宪法的原则,故排除。]5.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特点是()A.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故选C项。]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A[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识记五个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故A项符合题意。]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解析]第(1)问“途径”,依据材料一“《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得出途径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第(2)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有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第(3)问“特点”,依据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195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6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