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0课西学东渐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从时空观念角度概括西学东渐思潮兴起的背景。2.运用史料实证分析近代前期各种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特点。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主张,认识其思想处于学习“器物”的层次;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主张已提升到学习“制度”的层次。4.从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西学东渐思潮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2)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3)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思想的制约,使国人对外界懵然无知。2.代表代表活动影响林则徐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命人译出《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放眼世界的先行者3.影响(1)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二、体用之争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焦点: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3.概括(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2)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主张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4.评价(1)局限: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2)进步: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三、维新思潮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2)代表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3)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4)评价: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付诸实践。(5)影响①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②为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维新思潮的形成(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西学知识的增长。(2)代表代表思想主张著作影响康有为否定专制统治思想,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通议》宣传了维新思想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仁学》宣传了维新思想严复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进化论《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3)影响:它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3.与顽固势力的论战(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2)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4)影响①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史料一……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①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史料二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②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史料三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批评③“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足恃欤?”[解读](1)史料一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①说明魏源认为西方优于中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主张。②说明张之洞主张的“西学”仅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不能违背“中学”。(3)史料三主要讲述了郭嵩焘和张树声对“中体西用”的态度。③中郭嵩焘的批评和张树声的诘责反映了“中体西用”由于在逻辑上的荒谬,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思考](1)史料一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试评价这一思想。【提示】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评价:积极方面,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消极方面,对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的认识。(2)依据史料二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史料中的“中学为内学”主张的含义。【提示】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含义: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3)史料三中郭嵩焘和张树声对“中体西用”的批评与诘责说明了什么?【提示】“中体西用”不是一条真正的富国强兵之路。全面认识“中体西用”思想(1)“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而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3)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康梁维新思想史料一①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史料二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②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③透露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史料三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④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康有为的政治主张。①体现出康有为主张立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2)史料二论述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②表明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传西学,③说明康有为借助儒学否定君主专制。(3)史料三表现出康有为的变法策略。④反映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先王”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思考](1)根据史料一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说明其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提示】代表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要求。(2)根据史料三,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提示】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3)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变法”的目的和原因。【提示】目的:减少变法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思想处于正统地位,运用它可以减少变法阻力。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深重的现实,蕴涵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足,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洋务派与维新派的比较比较项洋务派维新派相历史背景中国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同点主要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思想渊源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最终结果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各自实践活动最终都失败了不同点产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在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时和资产阶级产生后出现;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阶级属性由有实力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组成,属于地主阶级由一些开明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组成,属于资产阶级不同点政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变法维新,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主张兴办官办工业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思想文化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提倡新学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课堂小结](教师用书独具)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了解、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1.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他的代表作是()A.《资政新篇》B.《孔子改制考》C.《海国图志》D.《天演论》C[《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作品;《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作品;《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作品;《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作品。]2.“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针对的是()A.抵抗派B.洋务派C.顽固派D.维新派B[根据材料“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未闻以车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可知是体用不统一,主张“中体西用”。抵抗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故A项错误;提出“中体西用”主张的是洋务派,故B项正确;顽固派主张“中体中用”,体用统一,故C项错误;维新派主张“西体西用”,体用统一,故D项错误。]3.“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材料主张()A.兴办洋务B.实业救国C.实行“商战”D.学习西方C[根据材料“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可知C项符合题意。]4.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D.要不要镇压人民的反抗C[顽固派与洋务派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根本目的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实现该目的的方式、方法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故选C项。]5.阅读漫画,下列关于漫画中人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意图采用暴力的斗争方式B.其思想中有中西结合的因素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B[根据漫画中两个人物的装束可知,要砸烂旧制度的是传统文人;由“砸烂……旧制度”可知其主张制度变革,他们应该是维新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教案(含解析)岳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6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