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优化提升一、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不同点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条件社会转型刚开始,旧的社会制度刚开始遭到破坏,新兴地主经济和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刚起步社会转型加快,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发展壮大性质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内容主要改革赋税制度既有对经济基础的改革,也有废除旧贵族特权的上层建筑的改革,并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影响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不大比春秋时期的改革更彻底,涉及领域广,并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实现[对应训练]1.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解析:选D。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经济政治势力越来越大,他们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D项符合题意。二、商鞅变法与战国时期其他变法的比较相同点背景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势力逐渐壮大目的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措施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实行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结果和影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促进了社会发展不同点内容深度商鞅变法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影响深远程度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等制度不仅对整个战国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应训练]2.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产生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商鞅推崇法家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变法。这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法家鼓吹严刑峻法,其偏颇导致秦朝的短命而亡,从汉代开始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因此④的叙述不正确。三、商鞅变法前后秦国的变化变法前变法后经济井田制为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政治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县制,军功爵制,军功地主占第一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军事秦兵不敢东向全国皆军、唯军为荣,虎狼之国外交“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傲视群雄,六国合纵抗秦文化百家学说以法为教,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生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性质落后的奴隶社会新兴的封建社会[对应训练]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诸侯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而公元前343年的变化则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四、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1)两次改革都有着富国强兵的目的。(2)两次改革都涉及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3)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2.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梭伦改革处于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3)特点:商鞅变法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改革;梭伦改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和、折中的特点。[对应训练]4.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两项改革法令()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解析:选C。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秦国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秦国农业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故①正确;商鞅变法规定从事商业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体现了对人身权的漠视,故②错误;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③错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为结束分裂,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基础,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真题练]1.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先从在下者起”作答。第二小问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及内容分析商鞅变法与社会阶级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商鞅是著名法家”分析;第二小问从对政治体制和国家统一的影响角度分析。(2)结合材料“其民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从商鞅变法的局限性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解析(1)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概括说明即可。(2)包括两个层次,先归纳、概况“事商贾”的危害,说明其对秦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再联系雅典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社会发展的情况,说明其消除贵族特权、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自选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国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薄恩礼,好生分(私有制)”。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启用了李悝主持变法。李悝推行“务尽地力”,他指出: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这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史记·平准书》记载了李悝农业政策:“故庶人之富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灭世。”商人贱价向农民买入,高价卖给市民,造成了“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为此,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悝实施经济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经济改革的历史作用。解析(1)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到此时期逐渐崩溃,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导致井田制渐趋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商业都会的崛起,商业发展影响农业长远的发展,统治阶层进行政策调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较为开明的风气,士人受到重用,致力于社会改革。(2)李悝经济改革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材料“李悝又实行了平籴法”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强国;为战国其他诸国提供改革借鉴。答案(1)原因: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剧变;铁器、牛耕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商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士人受到重用,参与改革。(2)作用: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强化了农本思想,发展了农业;加强了经济管理,提高了财政收入;有利于魏国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强国;为战国其他诸国提供改革借鉴。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当时楚国贵族势力强盛,吴起的变法即从剥夺贵族特权利益入手。他宣布废除对疏远公族的优待,封君子孙传三世者即收其爵禄,另外裁撤无用、不急之官,用节约下来的费用供养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吴起还将一部分贵族迁徙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整顿吏治,用人唯贤,禁止私门请托。吴起变法在打击贵族势力、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来自贵族的强大阻力。变法实行一年,楚悼王去世,贵族攻杀吴起于悼王灵堂。肃王即位,以伤害王尸的罪名惩罚作乱者,夷灭宗族者70余家,贵族势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因此受挫,未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吴起变法的历史影响。解析(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2)注意审题评述,一般是先述后评,即“是什么”“怎么样”,吴起变法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改革运动,影响抓住材料“吴起变法在打击贵族势力、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楚国的变法运动也因此受挫,未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等信息辩证地分析即可。答案(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兼并战争激烈,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改变春秋后期卿大夫专权纷争的现象。(2)影响:打击了楚国贵族既得政治经济利益,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遭到贵族的激烈反对,没有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章 秦国商鞅变法章末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