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综合检测(七)[学生用书P154(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9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邢台高二月考)1958年10月,中国成立了代号为“581”(意为1958年的第一号重大任务)小组的以人造卫星和火箭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机构,并提出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这一设想()A.代表了中国最前沿技术水平B.揭开了中国空间时代的序幕C.表明新中国科技有巨大进步D.受到当时“大跃进”运动的影响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1958年”得知: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提倡大办工业、农业,故选D项。揭开中国空间时代的序幕的是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这一设想是超出了生产力水平的过高估计,A、C两项错误。2.(2019·唐山高二调研)我国政府最终确定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是因为()A.1964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C.1980年的这一天,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D.2003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解析:选B。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空间技术,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故选B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使我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与航天事业无关,故A项错误;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与“航天日”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故D项错误。3.(2019·邢台高二月考)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反映出()A.世界性饥饿问题由此解决B.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C.“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D.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解析:选D。题干材料“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故D项正确。4.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选C。材料所述现象是人为结果,不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状况,也不能表明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材料所述现象主要是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人为地突出工农群众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体现“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5.(2019·福州高二检测)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该材料说明()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B.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解析:选C。美国之所以禁止中国与其合作及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会,是因为美国担心中国的航天科技会超越美国,进而威胁美国的安全,这从侧面反映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多么的重要,故选C项。6.(2019·北京朝阳区高二检测)1956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析:选B。新中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促进了文学艺术、思想学术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故B项正确;恢复高考是在1977年,故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故D项错误。7.(2019·邢台高二月考)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现代某一时期上海市《初中语文课本》中,毛泽东文章和诗词、马恩列文章、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据此可判断此语文课本的使用应处于()A.过渡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样板戏选场”得出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B项。8.(2019·佛山高二检测)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A.“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B.“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C.“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D.“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解析:选B。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是1942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符合“双百”方针,故B项正确;“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提出的,故C项错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是在1944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9.(2019·保定高二调研)1978—1989年,停办十年之久的俄国史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全国高校研究所纷纷成立,人才培养逐渐好转,从中可以得出俄国史研究工作()A.直接受中苏外交关系的影响B.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C.其恢复是新时期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D.起步晚,不利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解析:选B。1968—1977年这一时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泛滥,以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尚未完全拨乱反正的时期,故选B项。10.(2019·潍坊高二统考)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B.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D.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B。1984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兴办各种职业学校,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相符,故选B。11.下图是中国2000—2012年高校录取人数表(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解析:选D。高校录取人数的增加,使更多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体现的是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故D项正确。12.(2019·安徽江南十校高二联考)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B.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C.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是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解析:选D。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改革,适应了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但不能涵盖题干“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16年……”的改革,故A项错误;新时期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的需要,故B项错误;高等教育改革中有政治因素的存在,但主要因素还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至今,高校的改革,都是为当时国家发展的需求服务,是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材料二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材料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的报告(1)依据材料一,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5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思想观点上有何变化?(15分)(3)三则材料的一致性是什么?(5分)解析:(1)依据材料一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简明扼要。(2)要找准比较点,分析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归纳出共同点。答案:(1)①强调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②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变化:①教育地位,由“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教育优先,由“优先发展教育”发展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③教育要求,由“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发展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展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一致性:①重视教育;②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14.(2019·娄底高二期末)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年代科技发明(件数)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纪录》)类别数学天文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9材料二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大国崛起》材料三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9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8分)解析:(1)通过对材料一中第一个表格的观察和分析,可得出中国科技发明所占比重大,其他国家占的比重小,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通过对材料一中第二个表格的观察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中数学、农学、天文、地学占有主要成就,可知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任举四大发明之一即可。(2)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牛顿的巨大贡献及其影响。(3)第一幅图,袁隆平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的科学家,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第二幅图是“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举例一定要注意是新中国时期的成就,把事件和地位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检测(七)(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7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