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节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一、罗马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的一个下层派别。(2)发展:2世纪时脱离犹太教,3世纪末,传遍整个罗马帝国,4世纪末被定为罗马国教。(3)分裂:分裂为东西两大派系。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首,自称“正教”;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又称罗马教会,最高统治者称教皇。2.罗马教会的全盛时期(11世纪初至13世纪末)(1)教皇统辖整个西欧和中欧。(2)控制各国司法,垄断所有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发动十字军东征。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3.社会矛盾(1)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展开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天主教会自身的腐朽。(2)表现:教会与各国国王、贵族及手工业者、农民的矛盾激化;教会内部也矛盾重重。[名师点拨]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二、异端派别和人文主义思潮1.异端派别(1)产生背景①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新兴市民阶层和城市贵族要求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保证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西班牙、法国、英国逐渐实现教会国家化。②教会内部矛盾:分裂倾向日益发展。(2)异端的含义:中世纪的罗马教廷把不接受基督教正统教义的都斥为异端。(3)异端运动的发展:14-15世纪,著名的异端运动有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捷克的胡司运动。(4)意义:虽然被镇压,但在基督教历史上起到了改革先驱的作用。2.人文主义思潮(1)兴起: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主导,以文学艺术形式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要求。(2)代表①印行《圣经》和古教父著作,研究早期基督教,主张《圣经》的权威在教皇之上。②伊拉斯谟发表《基督的战士手册》,又撰写《愚人颂》,讽刺教皇及上层教士。(3)意义:客观上瓦解了中世纪的神权主张和封建世界观,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特别提醒]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1.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国家的动荡,在14-16世纪严重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2.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宗教改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宗教改革的背景史料一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①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史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②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史料三许多修道院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①表明天主教会搜刮了巨额财富。②说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不择手段。③表明天主教会腐败不堪。(1)据史料一,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提示实质问题: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2)从史料二看,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提示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运动:宗教异端运动。(3)结合对上述史料的理解,谈谈你对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的认识。提示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已腐化堕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宗教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2)可能性(客观原因)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史料一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东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①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史料二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②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①表明天主教会已经成为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桎梏和各阶层反对的众矢之的。②说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弱小的资产阶级还未找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反对天主教会。(1)结合史料一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提示罗马天主教会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又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因此,要推翻欧洲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就必须打破天主教会的势力。(2)根据史料二,分析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提示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或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实力强大。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③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只有宗教和神学,没有先进理论可以依靠。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1)天主教神权影响大。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思想一统西欧,不仅垄断各封建国家的政治权力,更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人们思想深受宗教信仰控制。资产阶级找不到先进的思想武器用来反封建。(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当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不敢直接与宗教决裂;此外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反封建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因为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3)异端形式本身特点。异端形式符合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是早期资产阶级真实能力的体现。一、中世纪天主教在西欧的地位及其成因1.地位:中世纪时,天主教在欧洲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欧洲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2.成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三分之一的耕地,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同时利用征收“什一税”和兜售“赎罪券”等手段搜刮钱财。政治上,罗马教廷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一是中世纪时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无力与天主教势力对抗,同时,封建王权为了借助教会的神学迷信思想加强自身的统治,又给予教会一定的支持;二是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利用神学迷信思想对人民进行统治;三是教会利用自己的特权,设立异端裁判所,对持不同思想的人进行严厉镇压。二、14-16世纪,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1.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2.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3.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一、选择题1.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选A。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这是教权高于王权的反映。2.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解析:选A。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宗教”分析可知基督教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3.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A.社会经济凋敝B.政治四分五裂C.教会神权统治D.王权极度衰弱解析:选C。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实行神权大一统的统治,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社会生活,使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4.中世纪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整顿教会,扩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D。④是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表现,可排除含有此项的A、B、C三项。5.下列不符合中世纪天主教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表现的是()A.教权高于王权B.天主教会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迫使各国统治者向教皇称臣D.征收“什一税”解析:选D。征收“什一税”是经济方面的措施。6.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清除伊斯兰教C.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D.维护教皇权威解析:选C。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7.威克里夫被称为“15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A.国家要没收教会土地B.否认教士有赦免权C.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D.简化教会仪式解析:选C。A、B、D三项都是威克里夫的主张,不符合题意。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权威高于教皇,教徒应服从基督。故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选项。8.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③民族国家的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解析:选D。注意从“思想上”分析。9.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的矛盾有()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A.①B.①②③C.①②D.②③解析:选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一些君主也要求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些都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10.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A.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族意识的增强C.人们思想的解放D.各国王权的增强解析:选A。14-16世纪,西欧民族意识的增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以及王权的增强都是由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所决定的。随着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第一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北师大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8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