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原因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②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2)表现:采取□01与民休息的政策。(3)作用①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②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概念阐释“无为而治”的含义“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汉武帝的“积极有为”(1)背景①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②潜伏危机:□02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2)目的:加强□03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知识延伸汉武帝“有为”的表现(1)政治方面:①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②加强君权:建立中朝,削弱相权。③选官制度:察举制。(2)经济方面:①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②调剂运输,平稳物价。③加重工商业税收。(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形成糅合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概况分析比较先秦儒学与汉代新儒学的比较先秦儒学汉代新儒学主题谈论现实问题谈论神学功能是对民本思想“仁政”等“真理”的追求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等,为现实政治服务内容“礼”“仁”“仁政”“民本”等增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特点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大多是关于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使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地位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儒学独尊,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联系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官方学说三、儒学成为正统1.原因(1)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加强□0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2.确立(1)措施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②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02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汉武帝兴办□03太学,还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04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易混易错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思考探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自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之后,经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善,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2)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3)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4)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主题一董仲舒新儒学特点ZHUTI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老子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主张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常使民无知无欲”。这一思想在西汉初年占据了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当时()A.法家思想弊端暴露无遗B.儒家思想未能形成体系C.人心不古百姓怨声载道D.战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答案D解析材料中老子思想的主要含义是统治者不要增加民众负担,让民众自行休养生息,以达到“治”。结合西汉初年的社会背景可知,秦末农民战争之后,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急需休养生息,故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盛行,故选D项。2.(2018·山东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答案D解析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应该是秦朝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这种文化政策的转变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无关,故B项错误;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不能体现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故C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故D项正确。知识点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3.(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其中体现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约束君主行为,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4.(2018·西藏林芝一中期末)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大一统”的主张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天人感应”学说D.“三纲五常”学说答案C解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故选C项。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5.(2018·浙江湖州期末)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太学兴办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A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在长安创办太学”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可知,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故C项正确;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6.(2018·河南洛阳期中)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中央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故A项错误;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学生通过察举制被选拔,没有改变原有的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西汉地方教育系统以教授五经为主,故C项错误;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儒学民间独尊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69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