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1.小农经济模式下常有“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的说法,这反映了()A.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B.妇女占据主导地位C.小农经济下生活方式D.农村商品经济落后A[“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体现了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模式下的生活方式是男耕女织,男人居主导地位,故B、C两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2.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依据自然规律生产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一般生活必需品在田庄里都有,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选D项。]3.《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D[根据材料中的“工商食官”可知,当时的官府控制着绝大部分的手工业品的生产,手工业被官府所垄断。]4.《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C[根据题干中秦朝已经按照“国标”进行“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大规模生产”的必然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再结合《工律》规定的内容可知,题干反映了秦代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5.《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记载的是()A.工场手工业的规模B.官营手工业的分工C.私营手工业的繁荣D.家庭手工业的兴起B[由题干关键信息“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可知,这是从手工业的分工门类角度分析的,故选B项。]6.《蜀都赋》记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隋书》亦云:“蜀人多工巧……雕镂之妙。”上述记载的是四川的()A.农业B.纺织业C.冶炼业D.制瓷B[由“机杼相和”可知题干材料记载的是纺织业,故选B项。]7.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富余C.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明显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材料“机工”“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等信息体现了机户与机工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A项属于材料所述的现象,不是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很多农村劳动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故排除B项;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地区主要生产不同的产品,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8.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1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00多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B[由于青铜比较珍贵,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故排除A项;商周时期,我国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反映了当时冶铜发达,从材料看,出土的青铜器的品种有礼器、乐器、兵器、生产工具等,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青铜器的品种多,而不是青铜武器多样,故排除C项;从材料的数据看,与青铜兵器相比,青铜礼器的数量较少,故无法得出“重视礼仪”的结论,故排除D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张瀚《松窗梦语》材料二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贮巾(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屋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梦语》(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苏州经济的什么特色?(2)根据材料二分析毅庵祖“家业大饶”的原因。(3)以上材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哪些重要的经济现象?[解析]第(1)问和(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第(3)问,要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方面回答。[答案](1)特色:纺织业发达,发展成为全国纺织品交易中心。(2)原因:转换行业,采用新兴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3)现象:商品经济发展,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等级过关练]10.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D[题干信息描述的是赡创造了墨,并发明和胶法,但因其女婿早亡,未能流传于世的故事,说明了手工技术传承具有不外传的特点,即手工技术的传承具有封闭性,故D项正确。]11.《景德镇陶录》记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B.制瓷业开始兴起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私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A[由材料“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可知,景德镇出现了许多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人,故A项正确。]12.傅衣凌主编的《明史新编》中记载:“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的技术……”材料反映了明朝()A.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B.纺织业技术分工越来越细C.官营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D.个体家庭手工业有所发展B[根据材料“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可知,当时的纺织业技术分工很细。]13.《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根据“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可知,官营的产品允许被人贩卖到民间市场,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故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城乡产业互动与近代内地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发展》材料二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满足人们衣被之需”“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原因: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2)特点:官营手工业衰落;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产生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0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