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建议用时:25分钟)[合格基础练]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D.铁路交通C[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故排除D项;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故选C项。]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故选B项。]3.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上述材料说明()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B[材料强调报纸的舆论作用,没有涉及报纸的新闻功能,故A项错误;“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体现了报纸通过宣传民主自由推动社会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和对报业的控制问题,故C、D两项错误。]4.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人们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C[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与题目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意在心留……可以解忧……喜上眉头,甜在心头”可知,不是疏远而是加深了人们的感情,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可知,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喜上眉头,甜在心头”可知,不是“受制于”而是受益于科技,故D项错误。]5.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任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C[根据材料“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可知,该报明确了自己的政治导向,为政府立宪建言献策,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故C项正确。]6.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于2018年6月19日起生效,并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这主要说明()A.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B.网络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C.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D.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活力A[本题考查互联网的影响。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将上网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故A项正确;网络并不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信息化社会的传统产业不一定衰落,故C项错误;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故D项错误。][等级过关练]7.1896年8月14日的《申报》载有一则广告:“8月14日广告又云:‘徐园七夕仍设文虎候教……园内陈设古玩、异果、奇花,兼叙清曲,是夜准放奇巧焰火,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说明当时中国()A.电影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B.西洋影戏与中国传统戏法相互融合C.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收入来源D.电影作为传统娱乐的补充而存在D[根据材料信息“仍设文虎候教”“陈设古玩、异果、奇花,兼叙清曲”,即开设系列传统娱乐项目;“准放奇巧焰火,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体现出在传统娱乐项目基础上出现了电影。据此判断选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电影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相互融合”,故排除B项;C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故排除;D项表述客观,符合材料主旨与题意。]8.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预测: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这说明互联网()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说明传统的商业购物模式将会被网购取而代之。“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说明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故C项符合题意。]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二1849年2月,马克思曾透彻地指出过报刊在现实斗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在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2)结合近现代中国创办的报刊,论证马克思论断的正确性。[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注意限制条件“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第(2)问,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即可。[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实业救国”的呼声高涨。(2)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人民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0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