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二百日维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重点:戊戌变法的内容、影响。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评价。知识点一百日新政1.背景(1)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2)康有为再次上书,引起光绪帝的重视。(3)1898年1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3.内容领域除旧布新政治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①准许臣民上书言事②允许创办报纸经济—①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②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军事裁汰绿营军队改用西法训练文教废除八股①将书院、祠庙等改为中西兼修的学校②创办专业学堂,派人赴日本留学4.猛进政策(1)屡颁严旨,限期执行。(2)训诫各省督抚不得掩饰支吾。(3)裁撤冗官,革职阻挠变法的官员。(4)委派维新派人物参与新政事宜。[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126“学习思考”,光绪帝在戊戌变法的三个月中,政令频出,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提示:体现了光绪帝积极推行变法、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光绪帝推行变法的急切心情和政治斗争经验的不足。(2)阅读教材P127“学习思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军事改革方面有哪些差异?提示:重点不同:中国着力改革军队,不是要从根本上建立一支新的近代化军队,日本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队,日本在兵制方面有较大进展,另外还大力宣扬武士道。结果不同:中国的军事改革基本上失败,日本却建立起一支战斗力很强的近代化常备军。范围不同:中国军事改革局限于军队人员、地方部队等方面;日本从军事机构、人才培养、军队装备、思想动员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知识点二戊戌政变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2.准备(1)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罢黜支持变法的“帝党”首领翁同龢,并控制朝廷的用人大权。(2)慈禧太后大力提拔荣禄担任重要职务。3.经过(1)1898年9月19日,慈禧太后命令荣禄节制的部队向北京、天津集中。(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3)大肆搜捕维新党人,制造了“戊戌六君子”事件。4.结果:新政措施中唯有京师大学堂等得以保留,其他措施被废止,戊戌变法宣告失败。知识点三戊戌余音1.消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2.积极影响(1)广泛传播了维新思想,学习西学成为社会时尚。(2)“变革”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29“学习思考”,从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不同结局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提示:第一,要有高水平的领导集团。第二,要掌握改革领导权和重视人才培养。第三,要重视教育改革。第四,要乐于接受和消化外来先进文明。第五,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第六,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百日维新的内容史料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00多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解读]史料中的二、三、四自然段皆以句号分为两层内容,前面是内容,后面为影响。【史料应用】(1)概括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提示: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等。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2)根据史料,指出这些除旧措施的弊端。说明了什么?提示:弊端: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百日维新的特点(1)内容: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推行范围: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推行者: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作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7)推行: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应诏统筹全局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百日维新的开始。2.百日新政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触及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因此遭到顽固势力的疯狂镇压。3.戊戌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向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第(1)问由材料一“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和材料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知,二人都主张学习西方。第(2)问由材料一“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可得出光绪帝主张“中体西用”;由材料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等信息,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革政治制度,二者变革思想的差异是造成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1.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撤并闲散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D.裁汰绿营【答案】B2.“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3.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A.学习先进科技B.涉及体制改革C.增强海军实力D.开办近代教育【答案】B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答案】D5.(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撰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 2 百日维新学案 人民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18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