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巴黎和会上,英国既有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又有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C.充分利用法美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入欧洲事务解析: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一方面联合法国抵制美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另一方面又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2.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这说明了()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解析:巴黎和会被英、美、法的政府首脑操纵,多数国家的代表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他们的意见和主张根本得不到重视,所以他们游离于和会之外,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答案:A3.下图漫画是巴黎和会以后,三国协约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图中A、B、C、D代表巴黎和会的四个操纵国英、法、美、意,其中“公平”代表英国,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的“公平”表现在()A.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B.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C.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D.尽可能多地索取战争赔款解析:本题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巴黎和会上英国要求达到的目的,从图片和题干材料分析,英国的“公平”表现在竭力主张削弱德国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答案:B4.这是在巴黎和会期间出现的一幅漫画,图片上的文字为“得意的日本人,沮丧的德国人”。根据图片信息思考,日本人得意的原因是()A.日本与会代表成为和会“三巨头”之一B.在和会上美日确立同盟关系C.日本接管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D.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解析:在题干中提取“巴黎和会期间”的时间信息,在图片中读取“日本人占据山东得意洋洋,德国人失去山东沮丧地离去”等暗示的信息,将信息整合可知,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人攫取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故选D。答案:D5.《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原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对之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在这里,福熙的实际意思是指《凡尔赛和约》()A.体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埋下世界二十年后冲突的种子B.对德国过于宽容,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C.对德国过于严厉,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民族复仇的种子D.体现了过度的民族自决原则,埋下新的世界大战的种子解析:材料是法国元帅福熙的评论。法国元帅福熙竭力主张削弱德国,因此其意指对德国过于宽容,埋下德国在二十年后卷土重来的种子,故B项正确;福熙的话是针对德国而言,故A项错误;福熙主张削弱德国,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宽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自决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B6.在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中,第十四点是“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美国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是()A.保证所有国家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B.维护弱小国家和民族的权益不受侵犯C.通过国际联盟来谋求美国的霸权地位D.反对英法对战败国进行过分的宰割解析:美国虽然宣称它主张建立国际联盟是为了各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此时的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要谋求与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即通过控制国联来谋求世界霸权,所谓尊重别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只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答案:C7.《五国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订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款()A.明确限制了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B.旨在限制五国以外的国家的海军力量C.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的争夺D.给缔约国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依据解析:根据条款的内容可知,它所限制的并不是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而是这两种舰只以外的战斗舰;该条款限制的只是这种舰只的大小,而没有限制它的数量。因此,这就给这些国家大量发展巡洋舰、驱逐舰和潜水艇等舰只提供了依据。答案:D8.1922年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下列对此评价正确的有()①意在削弱日本在华的既得利益②是“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③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④中国据此收回了山东主权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故①②③正确;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英与日本在华利益发生严重冲突,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9.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以上三个条约的共同点是()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的势力C.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整体归纳能力。A项指《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的共同影响;D项指《九国公约》的影响;C项不符合史实。归纳三个条约的影响可知B项是共同点。答案:B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国际关系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节选):(1)公开缔结和平条约;……(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的疆界;(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现自治;(11)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12)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13)重建独立的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并以国际条约保证波兰的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14)国家不分大小,签订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支柱和基础。(2)战前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外交,但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体现了其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核心目标和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该问应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从“公开缔结和平条约”“根据民族的分布情况”“设立国家的联合机构”,可以总结出其强调公开外交、民族自决以及国际联盟。第(2)题,第一小问,外交是内政的延伸,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是伴随其国力增强,试图通过操纵国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小问,结合一战期间,美国实力膨胀,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的史实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基础:公开外交、民族自决和国际联盟。(2)目标:凭借经济实力,扩大影响力,建立美国领导的国联,并进而称霸世界。原因:美国在一战期间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了世界经济的绝对霸权。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材料二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山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山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1)根据材料一,分析山东问题的由来。(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题,材料一展示日本要求英国支持他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是因为袁世凯政府为了获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而答应日本的“二十一条”;中国之所以主张收回山东权益,是因为中国在一战中属于协约国集团,是战胜国,而德国是战败国;日本的非分要求因为日本的强大、中国弱小,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答应了日本的主张而拒绝了中国的主张。第(2)题,阅读材料一发现英日关系良好,因为日本的国力迅速上升,而刚刚经过大战的英国国力受损,且在日本提出自己要求时,英国忙于欧洲事务,无暇顾及日本在亚洲的举动;阅读材料二发现英日关系已经开始破裂,因为日本的扩张已经影响到英国,尤其是美国在中国的权益,所以,在美国的要求下,英日同盟关系解散。答案:(1)由来: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在“二十一条”中,迫使袁世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正式要求收回山东;英法美三国牺牲中国的利益,接受了日本的要求。(2)变化:由英日同盟关系到解散,英日矛盾逐渐加剧。原因:在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在欧洲,为避免日本在解决欧洲问题上制造麻烦,并获得日本支持,决定用当时与英国利害关系不大的亚太地区的利益暂时安抚日本;随着战后亚太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不愿这个同盟存在,英日也因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2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