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校风建设中新媒体的影响与对策
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校风建设中新媒体的影响与对策校风建设中新媒体的影响与对策本文关键词:校风,中新,对策,影响,媒体校风建设中新媒体的影响与对策本文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最核心的特征是将传播媒介变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介,传播者由权威媒介组织变成了所有人[1]。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网络技术在我国发展迅猛。2007年智能化手机终端逐渐普及,2021年微博、201校风建设中新媒体的影响与对策本文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最核心的特征是将传播媒介变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介,传播者由权威媒介组织变成了所有人[1]。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网络技术在我国发展迅猛。2007年智能化手机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终端逐渐普及,2021年微博、2021年微信等社交平台强势崛起,实现了网络交流实时化。据《2021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微信全球共计8.89亿活跃用户,新兴公众号平台1000万个[2],微信及公众号平台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一、新媒体的发展对校风建设的冲击 校风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群体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倾向和行为习惯,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3]。校风是生活在校园中人员的总体作风,是师生的思想、道德、纪律作风、治学态度以及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4]。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良莠不齐的信息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意识,对大学校风的建设也带来了冲击。 (一)网络媒介性质导致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缺乏有效监控 在新媒体环境下,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主体,手持麦克风在虚拟网络平台以虚拟身份发出自我视角的声音,对社会现象发布片面看法。在匿名网络环境中,人们对脱离语言环境下可能带来歧义的文字描述乃至情绪化信息发布的后果认识不足,以及道德约束的缺失,一些人认为他们不必为发布的信息承担责任,这为网络监管带来了巨大困难。复杂的传播主体导致了传播信息的不确定性,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均受限于传播主体的主观意识,监管部门无法对每条信息加以审核,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涉事不深的大学生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极易混淆现实与虚构世界,甚至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侵蚀。 (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突显管理制度的滞后 大学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主要萌发地,这就要求大学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比如与世界最先进的教学、科研、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无缝衔接。当今国际交往日益密切,一些学校的岗位评定工作仍然只是关注期刊会议论文数量,导致科研成果的展现方式拘泥于传统媒介。又如校园舆情,在新媒体环境下几个小时内就可以传递到世界各地的移动终端,原有管理制度下的层级传递已无法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状况,不做制度改革学校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补救”。 (三)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会带来消极的思维习惯 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其传播内容图文音并茂、多向信息交流、一定的社交功能、快捷无界限等优势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学生们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其言行易深受它们的影响,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持有率的增加,似乎无限扩大了交往范围,一些学生从中获得了相当多情感认同和满足,心理上对虚拟人际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却在现实人际关系中不能获得这种情感,这给他们心理带来了巨大落差。同时,长期浸润在“标题党”“噱头”“快餐文化”“外事问google,内事问baidu”这种氛围中,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对社会事件或学习研究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思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维习惯,阻碍了对具有创新性思维人才的培养过程。 因此在校风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有效遏制其消极影响尤显重要。 二、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校风建设 (一)利用新媒体优势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和培育健康向上的校风 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工作学习在大学校园中的每个人都是校风建设者,其一言一行均会对校风带来影响。校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积极进取、敬业向上的风气,建设充满正能量的“水池”,在润物无声情况下多维度地实现着育人作用。新媒体已经渗透到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高校里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已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工具。学校应主动生产“营养丰富”的精神产品,充分发挥新媒体形式多样、受众范围广、无时空障碍、多向交互沟通等优势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比如创建和维护网上党团组织建设专栏、网校、公众号等,采用简洁时尚、平民式语言、配上生动有趣的现场照片或视频短片,高效互动,以学生乐见的方式传播学校官方声音。 (二)改进高校管理制度,接轨新媒体环境 管理制度对组织及其内部人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落后的管理制度会拖滞组织的建设与发展。要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势必要求大学改进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发展建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设环境。比如,随着MOOC的建设和发展,为受众提供了跨校界国界和时空阈值限制的优质远程教育资源,使课程“定制”成为可能。这就要求高校改革原有的教学教务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一方面鼓励教师推出优质网上课程资源,一方面为学生选择该类资源扫清制度障碍,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评价考核机制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指挥棒,对教师的工作投入起着导向性作用,近期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先后发布了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和网络舆情类成果的认定办法,虽然这些办法目前仅限于对人文社科优秀网络作品的认定,但在中国高校中也算开了风气之先,为科研评价考核机制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三)借助新媒体手段改进教学环节,实现教与学正向互促 教风和学风建设在大学校风建设中尤为重要,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而形成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的正向互促氛围是“两风”建设目标。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行为者,学生为接受者,同行专家为裁判员,教师根据与过往学生互动得到的信息,对教学过程设计加工后反馈到下一届学生的课堂上。而新媒体手段可以实现同行专家对教学活动水准及学生对教师传授过程效果的实时评价,让各项教学活动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好地促进教改成果快速落地成长。翻转课堂、移动课堂、微课堂等全新手段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5],它们给传统授课方式带来了有力挑战,“一对多”“一精品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使用对一”的信息沟通将教学过程在教学效果监测上进行了有效外延[6]。此外,利用新媒体语言将学校的科研成果科普化,比如很多科普类内容被做成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以简明、直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服务社会职能。 三、结语 新媒体自身具有双面性,如何在大学校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积极面是有待学校管理者长期探索的课题。学生、教职员工基本涵盖了社会各层面,他们年龄跨度大、社会经历各不相同,面对以新媒体手段助推的信息爆炸时代,各种思潮必然会在这里产生碰撞。高校要在多元社会环境中保持一股清流,要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向上的发展源动力、进取的思维模式,就应在校风建设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引导和培育健康向上的校风,建立包容的创新机制,形成自由、有序、开放、可控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1]琛姐.新媒体、自媒体、社会化媒体的联系和区别.[2]王惊梦.2021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8.89亿月活跃用户1000万公众号.前瞻网.[3]曹瑞明邵妍曹年开.大学校风文化建设探微[J].新西部,2021(32):112-114.[4]王瑞玲,郝彩哲,王瑞芳.如何创建优良的大学校风[J].科技信息,2006(06):133.[5]周红春,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21(08):53.[6]袁丽娜,昝昊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传播,2021(02):336.
本文标题:校风建设中新媒体的影响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2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