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这部影片是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人物传记片,讲述了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念研究生时,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蜚声国际时,他的出众直觉因为精神分裂症受到困扰,然而这并没阻止他向学术上的最高层进军的步伐,在深爱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走得虽然艰缓,却始终没有停步,而最终,凭借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他如愿以偿得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故事。影片中纳什深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扰,而他的症状也正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偏执型。影片中他表现出以下症状:(1)感知觉出现障碍。他出现了幻觉,自己虚构了三个人物,并且幻想自己正在参与军事机密活动,自己是一个英雄,用自己深爱的数字和逻辑拯救世人。(2)出现了被害妄想,感觉自己一直被前苏联的间谍组织所监视并企图将其抓走。电影中当精神病院的人员将他强制带走时,他认为自己是被前苏联的神秘组织给抓走了。(3)对待家人,他情感淡漠。深爱他的妻子默默地为他奉献着,但他也从未想过要为其分担过。影片中他抱着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儿子,即使儿子哭的再伤心,他也不以为意。(4)他的认知功能出现了障碍。患病的他,不能再思考数学难题。在影片中没有直接说明纳什患病的原因,但在我看来是纳什的性格所致。在影片中,学生时代的纳什争强好胜,性格内向却总是有强烈的表现欲。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课,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甚至要求老板请爱因斯坦来倾听自己的学术观点,在窗户的玻璃上涂写繁复的公式,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观察鸽子的争食,画下谁也不明白的图案……后来工作后,他仍对大部分人瞧不起,讲课潦草,为了显示自己多牛还把教科书扔到了垃圾筒里。然而不幸的是,他内向又不善交际的性格使得他:敏感、脆弱、神经质。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出人头地。因此他就幻想出了幻想出了三个人物,而这三个幻视幻听的对象,表达了他内心的三种渴望。或许正是现实中不能获得,所以他们才会出现在纳什的幻想中。第一个出现的对象是他的室友,代表着永不背叛的友谊,最知心的朋友,然而实际上他一直是一个人住。这个幻想中的室友填补了他的寂寞,分担了他的困惑,在任何他需要的时候会马上出现在他的身边。而这体现着纳什对归属感的需要。或许正是纳什不善与人交往的性格使得他没有朋友,缺乏他们的关心,才使这个虚构的“室友”出现了。第二个对象是一个自称供职于美国国防部的人,他要求纳什为军方破译俄国的密码,后来他们受到俄国人的追杀,这直接导致了纳什时精神崩溃。而帕彻的出现正好体现了纳什渴望成功的一面。第三个出现的对象是一个小女孩,是室友的外甥女,最开始出现在室友的口中,后来他真的见到了她,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失去了父母的可爱漂亮的小女孩。也许是一种是依赖感,就像需要保护的小孩。因此,在我看来纳什患病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的性格。而影片中对纳什疾病的治疗主要体现了两方面,一方面是前期的医院治疗,纳什在精神病医院被迫接受了如今已被西方医学界停用的胰岛素昏迷治疗: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让精神病人陷入昏迷状态。而病人清醒时,也状如行尸走肉。后来纳什“变正常”出院后也一直靠吃药来维持病情。后来纳什因为妻子的原因,偷偷地不按时吃药。以至于病情复发,险些失手伤害了妻子。因为之前在精神病院治病的痛苦经历,纳什不想再去医院治疗。他和妻子选择了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疾病。电影中也没有讲明白纳什到底是如何痊愈的。我在查阅相关的资料时看到了一篇文章中有位异常心理学的教授这样提到:“纳什不借助药物治疗而康复的案例引起了许多精神病学家的兴趣。他们研究他的生活起居和周边环境,希望他的病例有推广价值。不过在我看来,真正治好纳什的也许不是他过人的智力和意志力,而是荣誉。七八十年代,博弈论在经济学上飞速发展,纳什声名渐隆。1994年他夺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一夜间开朗了许多,简直变了一个人。领奖后他在街上散步,常常有陌生人向他致敬,‘纳什教授,祝贺你。’”心理学教授的这番评论并非无稽之谈,引用这位教授话的作者这样说道:纳什发疯之时,自恃甚高的他正苦苦追求数学界最高的菲尔兹奖而不得。倘若他能及时得到菲尔兹奖,也许就不会在失落和压力下发狂了。更进一步讲:荣誉降低了社会标准的尺度,在荣誉的光环下什么都变美了、变正义了。狂乱的行为在正常人身上被贬斥为“发疯”,在诺贝尔奖得主身上便被赞美成“特立独行”。那么,有没有可能纳什教授的疯癫并没有被治愈,倒是普罗大众治愈了他们审定疯癫的标准呢?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纳什教授已经从疯癫康复了;或者说,自诺贝尔奖和《美丽心灵》后,不再有人觉得他的不正常是件非纠正不可的事情。因此,要想真正地治疗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来自社会的关心与认可。家人与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或许是他们战胜疾病的最大动力。正如影片最后纳什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发言:我几乎不相信数据、逻辑、理性,但一直在追求,我问自己什么是逻辑,谁定义了理性,我的问题让我在物理世界里旋转,我不经意有了发现,但在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我拥有一生的爱,如果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是因为你,我的爱,你是我所有的动力!
本文标题: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美丽心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773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