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一、人类对空间的认识过程史前人类对空间的认识并非从空间的直接体验中抽象出来,而是针对对象和场所的具体定位的一种空间直观。定位的对象可以按内与外、远与近、分离与结合、连续与非连续之类的关系排列,从这方面意义来讲,人的行为都有空间性的一面。诺伯格·舒尔兹指出:“人对空间感兴趣,其根源在于存在(existence)。它是由于人抓住了在环境中生活的关系,要为充满事件和行为的世界提出意义或秩序的要求而产生的。人对着对象定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亚里士多德提出,空间是一切场所的总和,是具有方向和质的特性和力动的场(field)。从亚里士多德到19世纪初,以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为基础,以“无限、等质,并为世界的基本次元之一”作为空间的定义。直到19世纪初,康德仍把空间同事实现象加以区别,并看做独立的、人类理解力的一个基本的先验范畴。他认为,空间时间是唯一使我们能够认识对象的形式,它们是用以将感官的多种印象组织成”空间-时间”世界的准则,它们是构造现象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前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空间观念的核心是:空间是两种对立力量和谐而又动态的共存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易经》中把“变”看作是宇宙的普遍规律,认为世上万物来源于变化,而变化是对立的阴阳两极相互促进作用的结果。儒家孔子继承了《易经》学说,承认事物的变化,认为隐藏在事物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力量是事物发展的原因,他主张中庸,认为只看重任何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之一都是错误的。中国佛教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并不意味着一无所有,而是指那个与人们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触认识的“色”相对而言的另一面,“空”与“色”的对等隐喻着物质世界与非物质的精神世界的共存与转化。中国道家老子的名言:“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并不只是说明了“无”在容器中的作用,更为深刻的是,它提出了“有”和“无”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有”就不存在“无”,同样,没有“无”,“有”也无从谈起。二、凯文·林奇(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凯文·林奇认为,城市意象的内容主要与物质形式有关,其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城市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而且有时还会使人形成某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特征。在人们的经验中经常会获得这样的感知:你生活在城市的哪个区?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必然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正因为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性的存在一项就是人们对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城市节点是城市结构空间及主要要素的联结点,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人们城市意象的汇聚点、浓缩点,有的节点更有可能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及意义上的核心。节点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林奇把节点视为不同结构的连接处于转换处,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如道路的连接点和某些特征的集中点。比较其他城市意象要素而言,城市节点是一个相对较广泛的概念,节点可能是一个广场,也可能是一个城市中心区,城市节点是作为城市结构与功能的转换处。城市标志物是点状参照物,“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参照点,有可能是在尺度上变化多端的简单无知元素”。它作为一种地标,在人们对城市意象的形成经常用作确定身份和结构的线索,当一个城市的某一人工物体被公认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时,这个标志就已成为一个空间结构系统,它与其他要素“在有规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中构成一个集合体”。另外城市标志物最重要的特点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林奇还认为,一个好的城市形态取决于:1.首先应从整体形象性要求,对各个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2.体现出形态的特征。包括单一性(即图形-背景的清晰性),形式的简明性、连续性、统治性,结合的明确性、方向性,视野、运动知觉、时间序列等;3.要有整体感。要把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使它们有序的为人所感知,各个局部只有在一个整体的脉络中才能使人更易理解。三、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四、建筑外部空间类型建筑外部空间的类型主要可分为活动型、休憩型、穿越型三大类。1、活动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一般规模较大,能容纳多人活动,其形式以下沉式广场与抬起式台地居多。(如西安钟鼓楼广场)2、休憩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以小区内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间为多,一般规模较小,尺度也较小。3、穿越型城市干道边的建筑及一些大型的观演、建筑常有穿越型的外部空间,或者是城市里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商业街,空间内部往往点缀绿化、小品等,既可穿越,也可休息、活动,可以说是多功能的外部空间。(如青岛台东步行街)四、经典实例赏析雅典卫城圣马可广场罗勃森广场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80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