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LYT 1684-2007 森林食品 总则
ICS67.040B66LY中华人民共禾口国林业行业标准LY/T1684—2007森林食品总则Forestfood--Generalprinciples2007—06—04发布2007—10-01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LY/T1684--2007刖吾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学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所、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志雄、陈天霞、吕爱华、陆军、何志华、柴振林、赵劫、曹件生、朱杰丽、严莉。本标准首次发布。LY/T1684—2007森林食品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森林食品相关的术语和定义,森林食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森林食品生产、加工、管理的全过程,暂不包括深加工产品和养殖类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488l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I,Y/T1438--1999森林资源代码森林调查I。Y/T1594--2002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LY/Tl678--2006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SL190一19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术语和定义LY/T1594--200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森林食品forestfood来自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符合本标准要求,具有生态、安全、优质、营养特性,经专门机构认证的可食林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3.2森林食品产地环境producingarea’senvironmentoffor∞tfood森林食品生长地的环境,包括产地森林覆盖率,森林健康度,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和空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3.3森林食品基地productionareaofforestfood森林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符合本标准4.1、4.2规定要求,经专门机构认定的用于生产森林食品的产地。3.4产地森林覆盖率forestcoverageofproductionarea以产地为中心,半径为1.5km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3.5森林健康度foresthealthiness森林外部危害因素对森林造成的综合危害程度,分健康、亚健康、中健康和不健康四个等级。危害1LY/T1684—2007因素主要指病害、虫害、火灾危害、自然灾害等因素。4产地环境4.1产地范围产地范围应边界清晰、林权明确。经营单位可以是独立的林(农)场或公司,也可以是多个农户或其他生产联合体在同一地区从事农林生产。这些农户自愿根据本标准要求开展生产,并且建立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4.2产地环境要求4.2.1基本要求产地应选择在森林生态环境条件好、无污染的地区。以产地为中心,半径为1.5km范围内应具备良好的森林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得当,森林小气候明显,有维持自身森林生态系统和可持续生产的能力。产地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4.2.2产地森林覆盖率以产地为中心,半径为1.5km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4.2.3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由多树种构成复层结构,森林结构和物种数量稳定,珍稀濒危物种、种质基因得到妥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级达到一般等级以上。4.2.4森林健康度森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合理,具有自肥能力和林业有害生物自控能力,森林火险等级降低、环境保护功能增强和资源产值提高。产地及周围森林健康等级的面积达80%以上,无不健康的等级。4.2.5水土保持设计方案、经营过程中要有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按SL1901996中表6.1、表5.2规定执行分级标准,产地不能出现土壤中度、强度或剧烈侵蚀等级。4.2.6空气、土壤、灌溉水环境质量符合LY/T16782006中4.2、4.3、4.4规定的要求。4.3检测与评价方法4.3.1森林覆盖率根据LY/T1438—1999中规定方法调查统计。4.3.2生物多样性4.3.2.1调查方法根据产地及周围森林面积和林分类型变化情况,选择一定面积或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调查植物种类和数量。4.3.2.2评价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指数模式,按式(1)计算tD—一耋(等),。sz(等)式中:D——生物多样性指数5s——样地中某种植物的个体类;M——样地中植物种类数;N——样地中各种植物的总个体数。4.3.2.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见表1。LY/T1684--2007表1生物多样性等级评价标准生物多样性指数DD—oOD≤llD≤22D≤3D3生物多样性等级差较差一般较好好4.3.3森林健康度4.3.3.1评定标准根据林木的生长发育、外观表象特征及受灾情况综合评定森林健康状况,用森林健康等级表示。其评定标准见表2。表2森林健康等级评定标准健康等级评定标准林木生长发育良好,林相整齐,枝干发达,树叶大小和色泽正常,能正常结实和繁殖,未受任健康何灾害林术生长发育较好,林相比较整齐,树叶偶见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发生率10%以下),亚健康结实和繁殖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未受灾或轻度受灾林木生长发育一般,林相欠整齐.树叶存在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发生率10%~30%以中健康下),结实和繁殖受到抑制,或受到中度灾害林木生长达不到正常状态,林相不整齐,树叶多见发黄、褪色或非正常脱落(发生率30%以不健康上),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能结实和繁殖,或受到重度灾害4.3.3.2调查与统计方法以小班为调查单元,对产地及周围的有林地与灌木林地观测病害、虫害、火灾危害、自然灾害和大气污染等,根据表2,综合各种危害程度评定小班森林健康度。采用面积成数统计法,计算各健康等级的面积比例。4.3.4水土保持按SL1901996中5.1、5.2规定的方法执行。4.3.5空气、土壤、灌溉水环境质量按LY/T1678--2006中规定的检测方法执行。4.4判定规则检测和评价(定)的所有指标符合本标准4.1、4.2规定要求的,可认定为森林食品基地。5生产过程5.1培育5.1.1产地选择产地及周围环境质量符合第4章规定要求。5.1.2缓冲带如产地有可能受到邻近生产区域或污染源的影响,应在其四周设置明显的缓冲带,以保证不受污染。5.1.3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性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区域,为品种适生区。选择品质优良、性状稳定,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对劣势品种通过嫁接等途径进行改良。能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遗传多样性。5.1.4水土保持5.1.4.1在营造林的各个环节防止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防止危害水资源和生态环境。3LY/T1684—20075.1.4.225。以上坡度的山地不应开垦新种。不应全面炼山,宜采用块状整地、水平带整地、鱼鳞坑整地。5.1.4.3山地、丘陵应保留或恢复山顶、山脊天然植被,或沿一定等高线保留、恢复植被保护带。5.1.4.4抚育应多留地表植被,实行带状垦复、逐年轮垦、劈草抚育等措施。水平带梯壁保留植被,林问可套种豆科作物、绿肥或行间铺草,以耕代抚。提倡减耕、免耕。5.1.5土肥水管理5.1.5.1根据土壤性质和植物营养特征,通过林地培肥,改善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增强森林的自肥能力,保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5.1.5.2严格控制使用化肥,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正确选择施肥方式、施肥时问和施肥量,并防止肥料中重金属可能对环境及其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其重金属限量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5.1.5.3应采取有利于降水富集或排放的营林措施,有条件的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排灌方式。灌溉水质量符合LY/T16782006中4.4规定的要求。5.1.6有害生物防治5.1.6.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时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1.6.2预测预报和植物检疫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和疫病的监测,及时发布预报。开展植物检疫,严禁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人。一经发现及时上报并立即销毁。5.1.6.3营林防治通过选用抗病虫和抗逆性强的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科学施肥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或减少有害生物发生。保护天然林,提倡营造混交林,力求形成异龄林、复层林,保持和丰富生物多样性。对现有针叶纯林应有计划地改造成针阔混交林,积极营造防护林带、缓冲带或隔离带等。采用清除杂草、周期性轮作、种植绿肥等作物栽培技术控制有害生物。5.1.6.4物理防治采取灯光诱杀、人工捕杀、人工除卵,及时清除病死、枯死树(枝)等措施。5.1.6.5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各类天敌,合理进行人工繁殖、释放、助迁和引进天敌等。利用苏云金杆菌(Bt)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病毒等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农药。利用性信息素诱杀。5.1.6.6化学防治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农药。农药使用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要求,严格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问隔期执行。5.1.6.7突发事件应急措施根据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应急实施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和人员;——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和程序;4LY/T1684--2007——有害生物控制和防治措施;——有害生物应急处置物质保障。5.1.7森林防火建立森林防火制度,实施森林火灾监控,落实包括扑救队伍、装备等在内的各项措施。沿林道、山边、林缘开设防火隔离带,或根据森林可燃物类型及火险等级营造生物防灾林带。5.1.8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环境保护,重视天敌及栖息地保护。调整针阔叶树比例,增加阔叶林比重,采取人工辅助等经营措施,促进林分或林下物种正常生长。乔、灌、草构成复层结构,森林群落结构稳定。周围森林物种的数量稳定,珍稀濒危物种、种质基因应得到妥善保护。5.2采收5.2.1采收时期根据品种、用途确定采收时期,适时采收。5.2.2采收方法根据品种、用途采取适宜的采收方法。采用击落或摇落法时,不得采用损坏果枝、伤害树体和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方法。采摘后及时装运,妥善保存贮藏,防止产品发生质变和污染。5.2.3采收管理采收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劳动保障措施,保证人身安全。采集量不得超过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的产量,采集活动不得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或对野生动植物物种造成威胁。5.3初加工5.3.1加工所需的主要原料应产自森林食品基地。这些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质量不少于90%。森林食品含量按式(2)计算:F一百A×100%式中:F——森林食品含量,%;A——产自森林食品基地的原料质量,单位为千克(kg);B——产品总质量(不包括水、食盐),单位为千克(妇)。5.3.2森林食品的加工应符合国家与行业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要求,符合GB2760、GB1488l规定的要求。5.3.3制定科学与符合规定要求的加工工艺与技术规范,并在加工的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5.3.4鼓励森林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通过HACCP、GMP认证。5.4运输、贮藏和包装5.4.1运输非专用运输工具在装载森林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在运输工具及容器上,设立专门的标志和标识,避免与非森林食品混杂。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外包装上贴有清晰的森林食品认证标志及有关说明。运输和装卸过程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并保留相应的单据,保持生产的完整性
本文标题:LYT 1684-2007 森林食品 总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87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