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经典实用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中央厚、边缘薄中央薄、边缘厚(根据形状)一、透镜1.分类C2C1O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简称主轴。3.光心:主光轴上的一点,通过这点光的传播方向不变。主光轴光心C2C1O主光轴画法——点划线主光轴光心削冰取火“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西汉《淮南万毕术》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OOFf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于在主轴的一点。(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3)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OFf怎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4)太阳光聚焦法: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整距离,直到出现最小最亮光斑,用刻度尺测量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透镜会聚透镜发散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凹透镜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焦点虚Ff焦距F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1)虚焦点:平行于主光轴通过透镜的光,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2)焦距: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3)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F1F2(1)(2)(3)三、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焦点。(3)焦点发出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F主轴f如何得到平行光?得到平行光的方法:光线由焦点发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可平行射出。F1(2)(1)F2(3)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3)射向虚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四、透镜对光束的作用经过凸透镜的光束向内偏折,比原来要会聚些;经过凹透镜的光束向外偏折,比原来要发散些。凸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会聚作用,结果不一定会聚;凹透镜对任何光束都有发散作用,结果不一定发散。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透镜后相交于主光轴上的A点,取走透镜后,光线相交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__(会聚/发散)作用,是_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把光线相交于一点的透镜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是凸透镜。答案:发散凹不一定第1节透镜小结一、透镜1.根据形状分类:2.主光轴:3.光心: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太阳光聚焦法: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4.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根据对光的作用分类三、特殊光线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焦点发出的光线(或射向虚焦点的光线)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得到平行光方法:四、透镜对光束的作用练习巩固1、给你一个透镜,你能用哪些方法去判断他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解析:方法一:“看”方法二:“摸”方法三:“照”答案:“看”就是用眼睛观察透镜的形状;“摸”就是触摸,感知透镜的形状;“照”是指对准太阳的平行光,看另一侧是否有最小最亮的光斑,有小且亮的光斑则透镜为凸透镜;“照”也可指对准周围物体,能成倒立的实像的是凸透镜。答: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的是正确的折射光线。2、图中划出的两条折射光线,哪条是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2.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凸透镜的_______,它上面有一个点,通过这个点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这个点叫________。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会聚发散主光轴不改变光心3.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D4.为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凸透会聚5.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现象的结果。放大虚折射6.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顶端凸起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________,使用这种灯泡可省出一般手电筒的一个零件,它________。凸透镜凹面镜透镜对光束的作用经过透镜的光是汇聚还是发散,原来的光束性质有关,如果原来是平行光,会是这样,但是如果是会聚光束或者发散光速,此结论不成立。只能说,经过凸透镜的光束比原来要汇聚一些,经过凹透镜的光束,比原来发散些。另外,要说光束,不能说光线,一条光线无法汇聚或发散的。参考资料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23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其后,晋朝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类似记载。冰遇阳光会熔化,冰透镜对着太阳确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清代科学家郑复光(1780~?)根据“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实验,完全证实冰透镜可以取火。他在“镜镜冷痴”中写道:将一只底部微凹的锡壶,内装沸水,用壶在冰面上旋转,可制成光滑的冰透镜,利用它聚集日光,可使纸点燃。
本文标题: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经典实用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9896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