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三年级数学下册 3《复式统计表》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复式统计表》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基础。本单元只有一个例题,编排了练习八作为配套练习。2.教材编排特点。(1)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学生喜欢的种类、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2)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体会其必要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标准(2011)》中明确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例1,首先提出活动任务“要知道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需要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接着让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单式统计表)来呈现数据,讨论两个统计表的共同点,发现还有更简洁的形式——合成一个表,形成复式统计表;最后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表中包含的信息内涵更丰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项活动喜欢的人数,更便于比较;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必要性,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三)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尽管一、二年级时,学生已有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经历,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因此,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和意义。2.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统计数据解读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需要具备的二种重要素养。这种素养,应该从小就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自然是一个主要的载体。教材例题和习题所选择的情景和设计的问题,都反映了这样的价值取向。所谓统计数据解读能力,是指识别、理解、揭示统计数据内涵并作出统计分析、判断和选择路径的能力。或者说是针对统计数据,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能力。教学时,可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你对调查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等。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让学生读出数据背后的“信息”,逐步达到基于数据却又跳出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据解读能力。3.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教学。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 3《复式统计表》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0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