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教材2021学年语文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件14第1课时促织
-1-第1课时促织-2-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和细节、分析人物形象去把握小说的主题。2.理清《促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感悟小说主旨,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嬉戏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3.学习表现主义小说的基本特征及其写作技巧,体会表现主义小说的语言风格。4.体会主人公变形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思考人的生存问题。-3-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中秀才,受到文学家施闰章的奖誉。此后屡应乡试不中,在科举途中挣扎了大半生,直到古稀之年,方得到岁贡生的科名,不数年便辞世。一生位卑家贫。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著有《聊斋志异》等。-4-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皇帝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5-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科举制度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6-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中式,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又称“御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7-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猾黠.xiá迂讷.nè爇.香ruò裨.益bì针芥.jiè翕.辟xī遽.然jù惙.然chuò藁.葬gǎo不啻.chì觇.视chān东曦.xī竦.立sǒnɡ惭怍.zuò邑庠.xiánɡ猪鬣.liè-8-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2.通假字(1)手裁举“裁”同“才”。(2)翼日进宰“翼”同“翌”。-9-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3.一词多义(1)责因责常供(动词,责令)每责一头(动词,索要,索取)以塞官责(名词,责任,差使)受扑责时(动词,责罚)(2)靡靡计不施(副词,无)虫尽靡(动词,败退)(3)顾徘徊四顾(动词,看,环视)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但)-10-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发窃发盆(动词,打开)探石发穴(动词,掏)无毫发爽(名词,头发)(5)售久不售(动词,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亦无售者(动词,买)(6)岁岁征民间(副词,每年)成有子九岁(名词,年龄)不数岁(名词,年)-11-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7)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8)益死何裨益(名词,好处)成益愕(副词,更加)(9)掷帘内掷一纸出(动词,抛,扔)虫跃掷径出(动词,腾跃)(10)然然睹促织(连词,然而)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12-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4.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名词作状语,每年)(2)得佳者笼.养之(名词作状语,用笼子)(3)早.出暮.归(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4)取儿藁.葬〔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名词作状语,天天)(6)旬余,杖.至百(名词用作动词,用杖打)(7)大喜,笼.归(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装)(8)儿涕.而出(名词用作动词,流泪)(9)自名.“蟹壳青”(名词用作动词,命名)(10)细疏.其能(名词用作动词,分条陈述)-13-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11)裘马..扬扬(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皮衣)(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马)(12)仙.及鸡犬(名词用作动词,成仙)(13)近.抚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14)成述其异.(形容词用作名词,奇特的本领)(15)昂.其直(使动用法,使……高,抬高)(16)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倾尽,竭尽)(17)而高.其直(使动用法,使……高,抬高)(18)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19)成以其小,劣.之(意动用法,认为……不好)(20)益奇.之(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1)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名词作状语,用力)-14-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前篇一起预习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相关常识知识整合5.文化常识里正: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东曦:日神东君。抚军:即巡抚,总管一省民政和军政的高级官员。庠:学校。-15-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技法迁移-16-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技法迁移-17-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一】梳理小说情节1.本文的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哪些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提示:(1)小说始终围绕促织得失这一主线安排情节。(2)情节波折: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神巫指点,成名得虫;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3)这样写的妙处:曲曲折折、跌宕起伏,避免了一览无余,深化了思想内容。而情节的曲折变化,又是艺术地再现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技法迁移-18-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2.小说的情节发展一步步走向高潮,其中是需要一定悬念的,请分析本文推动情节发展的悬念。提示:悬念1:老实忠厚的成名因交不出合格的蟋蟀,不仅倾家荡产,而且遍体鳞伤,往后会如何?悬念2:成名妻子问卜后得到一张画,它灵验吗?悬念3:蟋蟀死,儿痴呆,成名夫妇会走上绝路吗?悬念4:好不容易捉到的蟋蟀,却又那么弱小,会有用吗?悬念5:成名的小虫斗得过“蟹壳青”吗?技法迁移-19-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二】鉴赏艺术手法3.本文不仅长于讲故事,而且在细节描写和塑造、刻画人物方面有突出成就,试以文中对成名的心理描写为例,重点分析说明。提示:在成名因“征促织”而引出的一部悲喜剧中,作者出色地描写了他的心理变化。“征促织”的事情一执行,成名计出无门,“忧闷欲死”,又遭杖责,于是“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成名一开始便走投无路,被逼入绝境。后得驼背巫指点,捕得“巨身修尾”之佳虫,便“大喜”“举家庆贺”,并对其“备极护爱”。但是成子误伤蟋蟀,因惊惧而投井自尽。成名起初“怒索儿”,继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后小儿“半夜复苏”,夫妻虽“心稍慰”,但见“蟋蟀笼虚”,成名又“气断声吞”“自昏达曙”“僵卧长愁”。后得儿魂化之蟋蟀,起初“惴惴恐不当意”,担心交不了差。当村中少年持“蟹壳青”强与小虫搏斗时,他“自增惭怍”,在技法迁移-20-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少年强求之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当小虫角逐得胜,成名这才转忧为喜,且大喜过望。不料,鸡啄小虫,“成骇立愕呼”,紧急关头,更是“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当小虫出奇制胜时,“成益惊喜”。真是又惊又惧,忽喜忽悲。成名的心情变化,全因为一只促织关系着自家性命。统治者爱好“促织之戏”,使成名这样的老实人在精神上受尽折磨。出色的心理描写,凸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罪恶。技法迁移-21-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任务三】把握小说主旨4.本文开头就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明朝的宣德年间,是不是表明作者只是在讲一个发生在前朝的故事?提示:蒲松龄主要生活在清康熙年间,《聊斋志异》虽托事狐怪,却生动地描述、反映了清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文网”森严,《促织》使用了讲前朝故事的“障眼法”,但作品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可谓淋漓尽致,具有深刻的普遍意义。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由于宫廷的倡导,而形成地方上的按期征收的“定例”。这对百姓是灾难,而对封建官僚却是媚上取宠、受赏升迁的好时机。可见由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作品揭露的正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取了曲笔的手法,开头即指明故事发生年代为明代“宣德间”,这样既可以放开去写,又可以避开“文网”的迫害,这也是“借古讽今”的一种笔法。技法迁移-22-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5.文末,作者仿司马迁《史记》的体例,以“异史氏”之名发表了一段议论,对这段文字应如何分析评价?提示: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①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②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③针对抚臣、县官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技法迁移-23-第1课时促织课前篇一起预习课内篇一起思考课内篇一起思考思维导图文章主旨文本研读多维探究文白对译1.你认为《促织》这篇小说是悲剧还是喜剧?提示:观点一:喜剧。
本文标题:新教材2021学年语文高中人教必修下册课件14第1课时促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0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