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习题教师版
《登高》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颔联未采用拟人手法。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故选B。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能力。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包含以下几种类型:(1)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义之中;(2)词义缩小,指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或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3)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4)还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比如褒义词变成贬义词,或者贬义词变成褒义词等。A项,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现代汉语指很多年,一辈子,终身。B项,万里悲秋常作客: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万里:指远离故乡,现代汉语指路程遥远。C项,艰难苦恨繁霜鬓: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这里指极其遗憾,现代汉语指病苦愤恨。D项,分明怨恨曲中论: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怨恨:古今义都是强烈的不满或仇恨。故选D。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庐岳”指的是“庐山”,“多真隐”说的是隐士很多,这与杜甫的形象不合。“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狂”“醉”说的是李白的特点,“天子不能呼”可以联系写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故这两句应是说“李白”。“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十年幕府”是杜甫的经历,“蜀”是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野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群鸥”,杜甫在自己的诗里也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4.对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词语含义的掌握能力。学生在作答本类题型时,应注意积累课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D项,“潦倒指政治上不得志”理解错误,应指年老因疾病困顿。故选D。5.下列词语中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操胜券.(quà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学生应注意平时的积累。A项,“杳”读“yǎo”;B项,“鬓”读“bīn”“好”读“hào”;C项“济”读“jǐ”。故选D。6.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分析错误。颈联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那种异乡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心中苦闷跃然纸上。故选C。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B.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艰难苦恨繁霜鬓”表现了他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仍不忘忧国忧民的情怀。【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分析理解能力,包括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诗句结构的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情感的把握,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此题C项中的“流露出生不逢时之感”说法错误,诗人目睹苍凉辽阔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包括羁旅之愁、孤独之感等。故选C。二、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渚、萧萧、作客、繁、潦倒。三、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小至①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残,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居夔州时所写,此时杜甫的生活比较安定。小至:冬至日的前一天。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说冬至到来,白昼变长,阳气渐舒,这就意味着春天也即将到来。B.第三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以多绣几根彩线,显示出节气的变化。C.颈联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充满生机。D.全诗围绕“小至”来写,叙事、写景、抒情三者兼备,富有生活情趣。10.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描写了春日景致,岸边柳条嫩绿,山中腊梅迎寒开放”赏析有误,“小至”说明诗句描述的是冬日景象,颈联中的“待”“将”“欲”都说明是即将进入春天,但春天还没有到来。颈联描写的是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故选C。10.【答案】①冬至这一节气的到来和眼前景物让诗人联想到了故乡,诗人内心涌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②想到故乡和异乡的景物没有什么不同,诗人举酒尽兴,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享受生活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清楚诗句中哪些写景,哪些写事,哪些写情;其次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本题虽问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但仍要结合全诗来理解。律诗的结尾一般直接表明诗人的思想情感,但也是在前面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进行。全诗紧紧围绕“小至”这一时令,叙事、写景、抒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首联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颔联承接首联第一句,写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用来测时令变化的律管已飞出了浮灰,预示着新的节气到来。颈联写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的梅花冲破严寒将要绽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尾联写眼前景物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乐观豁达的胸襟。(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②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768)秋。当年八月,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戒严。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川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君臣:指刘备与他的臣子诸葛亮等。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构思精巧,重点表现出“野”之“旷”“江”之“深”。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C.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刘备君臣关系的融洽,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先描写古迹遗址,然后描绘眼前时景,最后抒发怀古情思。1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1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
本文标题:2021学年高一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同步习题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2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