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基础知识专题练19A卷课件
专题19环境保护A卷1.(2019·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解析该工程是“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主要看该工程导致了哪些改变,原来的问题是“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导致河流及密歇根湖水质污染,该工程建设后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故对密歇根湖的污染减轻,对伊利诺伊河污染加重,进一步污染密西西比河。同时注意“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会影响水生生物,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2.(2019·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抓住“复原工程”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带来的环境效益。“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公园植物能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减少污水的排放,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拆除高架道路”目的减少通行的汽车数量,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3.(2019·课标全国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解析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因此要减少化肥施用量,施用有机肥;淡水淋盐;夏季雨水淋盐;更换土壤等方式来治理大棚次生盐渍化。4.(2019·惠州二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产生农业固体废弃物最多的国家,每年总量达50多亿吨。这些废弃物主要包括稻草和玉米秸秆、牲畜粪便、生活废弃物等,其所含能量相当于30多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0亿吨。目前对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堆放。说出目前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并说明改良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环境问题:①污染水源;②占用土地,污染土壤;③滋生蚊蝇,影响公共卫生。改良措施:①利用稻草、玉米秸秆等生产饲料;②引进技术,燃烧发电;③堆肥处理,制造有机肥;④兴建沼气池,发酵沼气。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农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稻草和玉米秸秆、牲畜粪便、生活废弃物等,目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堆放让其腐烂,因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从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角度分析。改良的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废弃物,如将稻草和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对牲畜粪便、秸秆等燃烧发电、建设沼气池等,或者还田,增加土壤肥力。5.(2019·潍坊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珠峰热”旅游的不断发展,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对景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近二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让曾经被冰层覆盖的垃圾和遇难者遗体显露出来。自2018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组织清理位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以上的垃圾就多达8.4吨,大本营沿线配备了环卫工27人,垃圾箱63个,清运车4辆,投入资金360万元,已收集、转运垃圾约335吨。2018年12月5日,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分析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游客逐年增多,丢弃大量垃圾;(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温度低,难以分解各类垃圾及遗体,垃圾和遗体污染土壤和水源;(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清理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垃圾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球变暖还会产生冰川裂隙,威胁登山安全。解析珠峰管理局禁止游客进入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原因应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随着“珠峰热”旅游的不断发展,前往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随之产生的垃圾量增大,而珠峰海拔较高,温度低,难以分解各类垃圾及遗体,垃圾和遗体则会污染当地的土壤和水源;同时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海拔高,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清理珠峰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垃圾非常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球变暖还会产生冰川裂隙,威胁登山安全等。6.(2019·广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大熊猫国家公园(如右图所示)是我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其目的是连通和保护“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公园范围包括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省秦岭片区和甘肃省白水江片区,中心保护区覆盖已有67个独立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7万平方千米。分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对大熊猫脱离“濒危”所起的积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目前,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问题较严重;国家公园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廊道建设,连通相互隔离的栖息地,扩大了大熊猫的生活空间;便于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保护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降低局部自然条件改变引起的濒危风险。解析大熊猫国家公园带来的积极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不集中、不利于管理;二是分析建设后带来的好处,相互联通,活动的空间增大,便于交流,降低风险。7.(2019·山西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水环境污染是当今全球化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面源污染是危害全球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来源。在我国,面源污染日趋成为引起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斧头湖流域地处武汉江夏区、咸宁市嘉鱼县与咸安区三地交界处。下表为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的数据变化统计(TN表示总氮,TP表示总磷)。TN2008年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总量(t)贡献率(%)总量(t)贡献率(%)耕地1111.7480.381096.8476.66林地134.429.72127.038.88草地7.370.5324.061.72城镇126.849.17178.2912.46荒地2.800.203.960.28合计1383.17100.001430.72100.00TP2008年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总量(t)贡献率(%)总量(t)贡献率(%)耕地34.5075.0234.0473.09林地8.7418.428.0117.20草地0.150.330.491.05城镇2.776.023.898.36荒地0.100.210.140.30合计45.99100.0046.57100.00简述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的变化特征,并提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变化特征:耕地、林地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下降,城镇、草地和荒地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上升。措施:优化作物结构,科学精准施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施用量;广泛开展宣传,提高广大农户环保意识等。解析获取表格信息即可得出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对面源污染贡献率的变化特征。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因此可从宏观(法律法规、管理、环保意识等)和微观(优化作物结构、科学精准施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两方面提出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有效措施。8.(2019·广东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调查发现,我国青藏高原海拔在6300m以下的地区,基本没有常年积雪。在过去100年内,树线(即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位置平均上升了29m,最大上升幅度为80m。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常年积雪覆盖范围减少的原因及对该地区自然带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上升。影响:冰雪覆盖减少,融水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林线上移,导致高寒灌丛、草甸分布范围减少;物种数量下降,部分物种消失。解析常年积雪覆盖范围减少说明部分冰雪已经融化,原因主要从全球变暖分析气温升高。对自然带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气温升高导致树线上移,从而导致物种减少;二是分析冰雪覆盖减少,融水减少,土壤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长。
本文标题: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基础知识专题练19A卷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5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