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3人口的空间变化解析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A.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B.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C.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D.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A.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小题必练13:人口的空间变化B.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C.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D.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答案】1.AC2.CD【解析】1.据图分析,东部地区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A正确。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向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错误。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C正确。但是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该是1982年-1987年较快,1987年-1990年较慢,1990年至2008年增长最快,之后增长率下降,D错误。故选AC。2.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在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是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A错误,C正确。各地户籍则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B错误。2014年流动人口数量规模减少,应该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中西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D正确。故选CD。2019年末,杭州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可知,杭州市常住人口的变动态势是A.2010-2019年增速逐年加快B.2010-2019年新增数量逐年增加C.2016-2019年增长加速D.2016-2019年上城区与下城区减少数量相等2.杭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状况可能使A.拱墅区人口老龄化加速B.下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C.滨江区人口素质提升D.萧山区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答案】1.C2.C【解析】1.读图可知,杭州市的常住人口从2011年到2015年明显没有逐年增加,增速没有逐年加快,A、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杭州市常住人口2016-2019年增长加速,C正确;2016-2019年上城区与下城区常住人口增长速度都是“-2”,但是人口数量不知道,没法判断减少数量相等,D错误。故选C。2.根据图示信息杭州各区人口增速变化可以看出,拱墅区人口在增长,不会加速老龄化,A错误;下城区人口增长为负,可能是人口迁出所致,不会带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B错误;滨江区人口增速快,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会带来滨江区人口素质提升,C正确;萧山区人口增长,没有信息判断迁入人口的性别,D错误。故选C。城内出行强度是指城市出行人数与该城市居住人数之比。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各地城内出行强度产生较大波动。下图示意广东惠州及江西赣州两地去年与今年春节前后农历同期的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表示2020年两地城内出行强度的曲线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4.正常年份,两地春节前后城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A.假期长短影响B.政策干预影响C.电子商务影响D.人口流动影响5.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将A.抑制服务业发展B.避免疫情向市外扩散C.提高交通通达度D.增加病毒家庭传播风险【答案】3.C4.D5.A【解析】3.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施行了居家防疫措施,对人员出行进行管控,城内出行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所以图中表示2020年两地城内出行强度的曲线是低强度持续时间最长的②和④,故C正确,A、B、D错误。4.广东惠州和江西赣州两地经济差距较大,分别为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正常年份,随着春节返乡和节后返程,春节前赣州人口回流导致城市出行的人数会增加,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大;而春节前的惠州,很多人离开惠州返乡过年,人口减少导致城市出行的人数减少,城内出行强度指数变小,所以两市城内出行强度的变化差异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故D正确,A、B、C错误。5.居家防疫,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抑制了消需求,A正确;城内出行强度降低可以减少城内扩散,对避免疫情向市外扩散影响不大,不能避免疫情向市外扩散,B错误;疫情期间,虽然出行强度降低,但车辆通行需要进行消毒检测等,对提高交通通达度影响不大,C错误;家庭成员外出减少,减少与外界人员接触,减少了病毒传入家庭的风险,D错误。故选A。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表示意2019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导致广东省2019年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山东省的因素主要是A.医疗水平B.年龄结构C.人口数量D.文化程度7.乙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答案】6.B7.D【解析】6.读表可知,广东省人口增长率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人口迁入较多,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广东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了大量青壮年迁入,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明显,所以出生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而山东省人口增长率小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人口迁出现象明显,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所以导致广东省2019年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山东省的因素主要是年龄结构,B正确;医疗水平、文化程度等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D错;读表可知,两省人口数量差异不是很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故选B。7.读表可知,乙市人口数量3124万,城镇化水平为66.8%,选项四市相比而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总数应该更大,城镇化水平应该更高,所以重庆市最有可能,故选D。与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传统城镇化阶段完成了农村地区农民空间转移,而区域发展越过这一阶段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便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下列措施中最能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是①完善基础设施②提升工资待遇③改革户籍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家庭式迁移”的新趋势,主要是由于A.城乡差距不断缩小B.获取更高的家庭收入C.现代交通通信发达D.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环境【答案】8.C9.D【解析】8.材料信息表明,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升城镇化质量,致力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即把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完善基础设施可以接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市民,①符合题意;提升工资待遇,并不能使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②不符合题意;改革户籍制度,可以更方便地让农业转移人口变成市民,③符合题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让农业转移人口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成为市民,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9.由于我国城市或大城市社会经济条件比农村或小城市好,如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条件都是这样,到城市或大城市务工经商人员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环境,往往举家迁移,因此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呈现出“家庭式迁移”的新趋势,选项D符合题意。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不符合现实情况,排除A。家庭式迁移是老人和儿童随青壮年人口一同迁移,青壮年人口是劳动力,这并不能获取更高的家庭收入,排除B。现代交通通信发达,人口流动和交流更加便利,不是“家庭式迁移”的原因,排除C。下图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市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由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大城市以人口迁出为主C.天津市逆城市化程度最高D.安徽省劳动力需求量增加11.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空间结构优化B.城市辐射功能减弱C.产业结构调整D.“城市病”困扰【答案】10.D11.C【解析】10.图中无法显示自然增长率,但可以推断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A不对。图中显示,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的常住人口减少,故B不对。图中显示,天津市城市化水平不是最高的,因此无法得出其逆城市化程度最高,C不对。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常住人口增加,说明人口迁入较多,说明其劳动力需求量增加,D对。故选D。11.北京市外来人口众多,图中看,北京的常住人口减少,则推断是外来人口外迁造成。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不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不对。北京市的城市辐射功能是增大的,B不对。北京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故不会因“城市病”困扰而外迁,最大可能是随着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而外迁,D不对,C对。故选C。2018年广东省、山东省常住人口均破亿,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专家表示,未来二三十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常态。下表为2017~2018年度部分省市常住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原因是①城乡经济差距增大②人口调控政策严格③本市经济活力欠佳④疏解非首都功能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3.2018年人口流动状况对广东省、山东省的有利影响是A.增加市民居住面积B.促进城市经济发展C.提高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城市管理难度【答案】12.B13.B【解析】12.随着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小,故常住人口下降的原因与①不符。北京市经济活动频繁,增长快,区内经济活力大,故③错误。北京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城市问题突出,人口和产业过渡集中,政府对人口分布进行调控,市内人口外流导致常住人口下降,②正确。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缓解北京首都职能,北京市常住人口外迁,所以这两年市内常住人口持续下降,④正确,故选B。13.根据表中数据得知广东省和山东省常住人口增加,说明外来人口增多,市民居住面积减少,A错误。人口迁入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人口迁入,使城市环境压力增大,城市环境质量可能下降,C错误。人口增多,可能出现社会治安混乱问题,城市管理难度大,D错误。下图为“北京市2010~2016年外来常住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4.关于北京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原因,推测错误的是A.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B.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C.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D.政策引导分散城市职能15.外来常住人口的减少,给北京的经济社会带来哪些影响A.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减少B.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日益加重C.影响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的发展D.就业压力增加【答案】14.A15.B【解析】14.北京是首都,经济发达,设施完善,吸引着大量人口流入。近年常住人口的减少是因为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由北京转出,造成普通劳动者随之迁出。政策引导分散城市职能,导致部分人口迁出。人口迁出会环节交通拥挤状况,A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故选A。15.外来常住人口的减少,对本地常住人口数量影响不大,A错误。外来常住人口多为青壮年,外来常住人口的减少,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日益加重,B正确。外来常住人口多从事劳动力导向型的产业,对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C错误。外来常住人口的减少,就业压力减轻,D错误。故选B。在中国,年轻人的“双城生活”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北京和燕郊(河北三河市的一个镇)、上海和昆山、广州和佛山……上班族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双城记”,每天都在上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双城生活”一族选择在市区上班、市郊居住的主要原因有①市区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②市区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③市郊房价较低④市区、市郊间通勤耗时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燕郊、昆山、佛山等类似城市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应注重①增加用地供应,扩大“双城生活”一族规模②加大户籍限制,减缓人口城镇化进程③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商业街、购物中心等配套设施④增加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A.①②B.③④C.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3人口的空间变化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6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