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4区域定位问题解析
判断依据南北半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纬度变化纬度值北高南低(自转线速度北小南大)北半球纬度值南高北低(自转线速度北大南小)南半球温度等温线北低南高;1月(2月)气温低;7月(8月)气温高北半球等温线北高南低;1月(2月)气温高;7月(8月)气温低南半球阴阳坡山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北半球山地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流动北半球中低纬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向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气旋呈逆时针、反气旋呈顺时针)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气旋呈顺时针、反气旋呈逆时针)南半球风带风向信风带和东风带均为东北风;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北半球信风带和东风带均为东南风;盛行西风带为西北风南半球提示:判断南北半球的信息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请同学们注意积累补充区域定位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经纬网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地理事物轮廓定位法、地理要素特征定位法、地理事物规律、原理定位法等。在考试时优先选择你最熟悉的定位方法,再利用另外一种或两种定位方法进行验证,以提高定位的准确率。技法一:利用经纬网定位一、宏观判——南北半球的判断二、微观判——区域定位6技法优培14区域定位问题培优点津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线和纬线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对于大范围区域图(如图1、图2)的空间定位,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重点关注图示地区所处的大洲位置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对于小范围区域图(如图3、图4)在利用经纬网定位的同时,重点关注区域图中独特的地理特征。技法二:根据海陆位置进行空间定位(1)熟悉海陆分布状况:利用海陆位置定位,必须熟悉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即要明确陆地与陆地之间,大洋与大洋之间,陆地与大洋之间相临、接壤及包围情况。(2)掌握大致位置: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3)掌握其他重要的参照系:除了七大洲和四大洋外,一些重要的海、海湾、海峡也是进行定位的重要参照系。(4)根据沿某条纬线和经线的海陆地形剖面图进行空间定位。技法三:根据相对位置进行空间定位任何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地图上,可以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能确定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在我国的地形分布中,由两大走向(东北—西南和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了主要地形的分布骨架,可根据下图山脉示意图回顾山脉两侧的地形区。技法四:根据轮廓特征进行空间定位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首先,要熟识各种区域轮廓,尤其侧重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其次,要熟识海陆轮廓,主要是大洲、大洋的轮廓。再次,要能区分重要水域轮廓特征,如对著名的湖泊(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更要特别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常把重要区域的轮廓特征和经纬度结合起来使用。技法五: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空间定位1.利用地理景观特征定位受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可以确定其所在地区的位置,如植被、传统民居等。2.依据图例、注记定位该方法常常作为一种辅助定位的方法,但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图中的河流、湖泊、山脉、等高线、沙漠、交通干线、城市、洲界、国界、省区界线等图例和注记往往是重要的提示信息,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地名信息对定位很有帮助,有的提示信息甚至决定定位的成败。如出现“珠穆朗玛峰”,则可确定该区域是青藏高原,如出现“西安”,则可确定该地形区是渭河平原等。技法六: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进行空间定位1.依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定位很多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如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的分布规律,日影朝向,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地貌特征的分布规律,农作物的分布规律,人口的分布特征等等。掌握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再依据试题中的材料(文字、数据或图表),如气候类型数据图、地貌示意图、河流径流量图、人口结构图、地球光照图及文字说明等,就不难分析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2.利用地理原理定位有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地理原理,就可以间接推导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如根据某个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就可推测该地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南瓮河森林湿地地处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境内20多条河流汇入南瓮河,为嫩江的主要发源地。地处多年冻土带,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谷中分布大面积的沼泽,形成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景观。调查发现,森林湿地正在快速地向沼泽化演变,森林萎缩、退化严重,林下沼泽或林间空地的沼泽不断向四周扩展,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该区域森林火灾对沼泽化湿地生成有明显作用,原有沼泽边缘坡度平缓的山麓林地沼泽化严重;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积雪消融时间通常为4月下旬-5月上旬,与火烧前对比,灾后第2年5月重度火烧迹地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提分训练(1)说明冻土层与南瓮河森林湿地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关系。(2)分析灾后第2年5月重度火烧迹地地表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的原因。(3)分析南瓮河湿地的森林向沼泽化演变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1)冻土减弱了下蚀,加重了侧蚀,下渗减弱,地表水多,故易形成沼泽。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多年冻土,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流难以下蚀,侧蚀强烈,河谷宽阔平坦;从图中可以看出,河网密布,河道弯曲,等高线稀疏,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容易泛滥;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沼泽。(2)重度火烧迹地缺少林木遮荫,太阳辐射増强,升温快,蒸发加刷,融雪时间提早,融雪期缩短;严重过火区冻土活动层厚度明显大于未火烧区,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蓄渗能力加大,积雪融水下渗增强;因此5月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3)森林火灾导致林地减少,树木蒸腾作用明减弱,水分截流能力下降,枯枝落叶层被大量烧毁,调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山麓坡度平缓,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増增强,土层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随着沼泽发展,出现树木枯梢、生长缓慢,矮小的“小老树”,森林不断退化,林下植物逐渐被喜湿植物替代,森林最演化成沼泽。【答案】(1)地处多年冻土带,2米以下是永冻层,河流难以下蚀,侧蚀强烈,河谷宽阔平坦;河网密布,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容易泛滥;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水分大多滞留于地表,形成大面积的沼泽。(2)重度火烧迹地缺少林木遮荫,获得的太阳辐射増强,蒸发加剧,融雪时间提早,融雪期缩短;季节性冻土活动层加深,土壤蓄渗能力加大,积雪融水下渗增强;因此5月融雪径流量明显减少。(3)难以恢复为林地,树木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截流能力下降,枯枝落叶层被大量烧毁,调蓄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多;山麓坡度平缓,地表水流动缓慢,地表水汇聚;冻土解冻层加深,蓄水能力增强,土壤过湿,加剧了地表积水;森林不断退化,林下植物逐渐被喜湿植物替代,森林最后演化成沼泽。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太巴列湖(位置见下图)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米,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1)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太巴列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2)分析太巴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3)简述太巴列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1)注意审题,题目要求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狂风巨浪的形成主要与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有关,可类比迁移山谷风的成因。结合材料“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约213m”及太巴列湖东西向横剖面图可知,湖面地势低,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规律,可知其气温高;东侧戈兰高原地势高,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冷空气沿坡下沉,由于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呈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2)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水补给、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等。结合图文材料,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太巴列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水量稳定。(3)湖泊水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湖泊的生态功能方面分析,包括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对湖泊及沿岸生物的影响、对供水功能的影响等。水面上空水汽多,水温日变化较地表小,因此受水面影响越大,湖泊周围气温的日较差越小,空气湿润;太巴列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湖床裸露,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约旦河水从太巴列湖中流出,由此可判定为太巴列湖为淡水湖,可为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提供水源,水量减少会导致周边地区用水减少。由材料可知,湖中盛产鱼类、生物资源丰富,水量减少,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减小,导致生物量减少。【答案】(1)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増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2)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答对两点即可)(3)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増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答对两点即可)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城的地形特征。(2)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3)有人建议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电站,你是否赞成?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形特征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1)该区域的典型特征是高原地形和沟壑纵横地形。从等高线数值来看,该区域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原地形。从等高线分布来看,等高线错落、弯曲,1400米附近形成较多的窄沟,说明该区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2)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措施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解决能源问题和移民等方面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保护和恢复植被。工程措施:平整土地、打坝淤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兴修水库等。解决能源问题:因地制宜,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生态移民:对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区,实行生态移民等。(3)赞成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电站的理由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经济效益:兴修小水电站,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水电站的水库可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还能缓解旱涝灾害。社会效益:兴修小水电站,可缓解当地农村能源紧张问题。生态效益:兴修小水电站,缓解能源紧张问题,减少砍伐森林,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当地生态。不赞成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电站的理由可以生物多样性、下游断流、电力有限和水库淤积等方面分析。生物多样性:兴修小水电站,会破坏河流生态,影响生物多样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14区域定位问题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6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