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
突破全球气候变暖的“2大原因”“4大影响”和“4大措施”(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动。②人为原因:矿物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破坏植被,致使森林等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被淹。②导致干旱、暴雨和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③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④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最终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3)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①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②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③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防止海水入侵。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典例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优培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优点津(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示经历1次冰期即只经历末次冰期,说明只经历1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晚的,经历3次冰期的山峰是最早的,经历2次冰期的山峰的时间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图可知果洛山经历3次冰期,因此最早,太白山只经历1次冰期(末次冰期),因此最晚,雪宝顶经历了2次冰期,时间上介于其他两座山之间,因此B项正确。第(2)题,气温越高,越不利于冰川的发育,因而气温高是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B项正确;点苍山与末次冰期分布的最低纬度相差不大,因而日照时数差异不大,A项排除;植被分布与有无冰川发育无关,C项排除;海拔在图中无法体现出来,D项排除。【答案】(1)B(2)B1.地形对交通影响交通建设大多是在陆地表面进行的,在建设中要求体现“成本低、时效高”的原则。因此,建设成本(工程难度、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通方式、交通线路的选择以及交通密度的大小。如何结合地形状况分析评价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呢?第一步,以型定方式。即根据地形类型确定交通运输方式。平原区各种方式都可选择,限制性小;山区,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如果地形内外阻隔无法克服,且面积广大,路途遥远,可以考虑优先发展航空加强对外联系,如青藏高原等。第二步,以资(金)定级量。山区,资金少、技术水平低时,先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较多,交通线路短,密度小;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时,除建设一般性公路或铁路外,还可根据需要适当建设高等级公路甚至高速公路或高铁,交通线路增长,密度增大。第三步,考虑地质灾害和山洪等对交通设施的制约。2.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在农耕区,聚落是人们长期集中生活居住和生产的地方,需要有稳定的水源和农副产品供应(农业)。可以说,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其实就是河流地貌的影响,是河流和河流堆积地貌共同的作用。从地形角度分析聚落分布,可分三步:第一步,“近水”。分析河流水源状况,有时还可分析航运。二、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的影响第二步,“土肥”。分析冲积平原提供的肥沃土壤,有利于农耕。第三步,“避险”。选择较高位置,规避洪灾。典例2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000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答案】(1)D(2)B典例3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图甲)。据此回答(1)~(2)题。(1)图乙中A~B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则()A.该段高速公路向西北、东南延伸B.该段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形区为鞍部C.①处可能有高架桥,②处可能有隧道D.①②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为背斜和向斜(2)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①经济实力增强②汽车性能改善③科技水平提高④节省建设费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1)题,①处为山谷,可能有高架桥,②处为山脊,可能有隧道,选项C正确、B错误。根据指向标可知该段高速公路向东北、西南延伸,选项A错误。①②两地的地质构造无法判断,选项D错误。第(2)题,经济实力增强,科技水平提高,使人们可以克服修建高速公路时遇到的地形障碍。【答案】(1)C(2)A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开源”和“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解题模版]解答与“水资源”有关的试题思维流程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典例4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1)题,读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图可知,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20~40之间,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0~20之间。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应当越厚,据此可排除C、D两项;甲地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海岸,海水相对较深,受海洋影响大,虽纬度略高但水温较高,因而结冰期较短且海冰较薄。而乙地位于渤海边缘,靠近大陆,海水较浅,受大陆影响大,虽纬度略低但水温较低,因而结冰期较长且冰层厚。故选B。第(2)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3)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答案】(1)B(2)A(3)A典例5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故其绿水比例最大。其他三条河流流域降水多,蒸发量所占比例较小。第(2)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区,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地面蒸发,水分被农作物吸收,植物蒸腾增强,从而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水田改旱地,无法避免水分蒸发;干旱和半干旱区不适宜植树造林和修建梯田,故无法阻止地面蒸发。【答案】(1)A(2)C1.自然灾害分布的一般描述(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3.防灾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四、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2)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典例6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3)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1)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第(2)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第(3)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答案】(1)C(2)D(3)C一、选择题地窝子(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新疆建设兵团在戈壁沙漠垦荒时的居所。垦荒部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地下挖约2米深的坑,顶部用土环垒起约半米的房项,土坯上面盖上柽柳枝,地面铺上芦苇和杂草。大多数的地窝子不设门。2017年,地窝子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提分训练1.根据地窝子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柽柳最可能为()A.常绿大乔木B.落叶大乔木C.常绿小乔木D.落叶小乔木2.地窝子一般不设门,主要是因为()A.缺乏建筑材料B.利于通风透气C.缩短建设周期D.增强通讯信号3.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地窝子进出口较小且多朝南,此设计主要是为了()A.采光B.防风沙C.防晒D.防洪涝【解析】1.地窝子位于戈壁沙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应为小乔木,冬季寒冷,应为落叶植被,柽柳最可能为落叶小乔木,D正确,C错误;大乔木水资源消耗量大,排除AB;故选D。2.新疆戈壁沙漠水资源不足,林木资源较少,缺乏建筑材料,故地窝子一般不设门,A正确;建在地下,主要不是利于通风透气,B错误;设门不会影响太多建设周期,C错误;当时的居所不考虑通讯信号的问题,D错误;故选A。3.南面为向阳面,地窝子进出口较小,不是为了采光,A错误;多朝南不是为了防晒,该地降水少,洪涝少,D错误;冬季多偏北风,进出口较小且多朝南可防风沙,B正确;故选B。【答案】1.D2.A3.B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下图示意海城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A.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D.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5.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A.喜光热耐干旱B.耐盐碱性更强C.根系发达,抗风性强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6.海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地理统考版二轮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66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