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新人教版
-1-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最新考纲高频考点核心素养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措施1.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含义、不同方面的价值和不同的保护措施2.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分析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等成因,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考点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②前景: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③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③环境污染加剧等。(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⑤推进生态农业。2.全球性环境问题(1)列举环境问题-2-(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生态环境问题原因①全球气候变暖a.氟利昂等②臭氧层破坏b.SO2、NO2等③海洋污染c.CO2④酸雨d.植被破坏⑤土地荒漠化e.石油泄露答案:①—c②—a③—e④—b⑤—d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2.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3.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并将一直呈“J”型增长。(×)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1.(必修3P118“资料分析2”改编)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种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提示:生物种群密度消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3-2.(必修3P131“技能应用”改编)下表显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其比例。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1%20%丧失栖息地32%60%生物入侵17%12%其他原因20%8%(1)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柱形图,横轴表示每类动物受威胁的各种原因,纵轴表示数值。(2)分析这两类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提示:(1)如图所示:(2)该地区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和偷猎,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丧失栖息地。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下列问题:-4-(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包括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3)人口膨胀最后不会导致地球毁灭,因为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最终不可能毁灭。●考向突破1运用曲线分析人口增长问题1.(2020·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模拟)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C)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C.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5-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解析: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的分析,很容易发现Ⅰ曲线是最理想的,甚至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Ⅱ、Ⅲ曲线表示当人类的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环境就会对人类产生反作用,人类的数量会大幅度下降,Ⅲ曲线表示的情况最严重。2.(2020·洛阳第一次统考)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B.农民对某块农田放弃管理后,该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打破碳循环平衡,引起温室效应D.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A项正确;废弃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碳的排放量超出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会打破碳循环平衡,C项正确;蜜蜂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D项错误。●考向突破2环境污染与治理3.(2020·山西平遥月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解析:挺水植物芦苇为一个种群,其中不存在群落的结构,A错误;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B正确;植物只可利用CO2和H2O等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4.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D)-6-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D.河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解析:由题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河流,会使河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考点2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①范围:生物圈中。②层次基因多样性: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②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③潜在价值:未发现尚不清楚的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7-②易地保护:把待保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③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④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2.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内涵追求的是自然、社会、经济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实现措施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护环境和资源。③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2.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3.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4.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5.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6.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7.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8.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9.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10.玉米原产非洲,引入中国后得到大面积种植,替代了一些本地作物的种植,这就是物种入侵。(×)提示:外来物种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其中对迁入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11.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12.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必修3P125“思考与讨论”改编)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8-A.共同进化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1)图1中Ⅰ、Ⅱ、Ⅲ代表了生物多样性的层次,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即基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即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即生态系统多样性。(2)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9-(3)图2中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其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考向突破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1.(2020·宁夏银川一中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A.我国制定的海洋伏季休渔政策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解析: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相比于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混合树种的天然林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更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2.(2020·潍坊统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的频繁变化可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我国推行的退耕还林、还湖等措施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C.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具有保持水土等潜在价值,因此也需保护D.建立精子库、种子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解析:无机环境的频繁变化可使多种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我国推行的退耕还林、还湖等措施能提高生物种类,增加物种多样性,B项正确;保持水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而不是潜在价值,C项错误;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可以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正确。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存环境破坏和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B.自然保护区有科研、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解析:当生存环境被破坏后,环境变得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外来物种入侵打破了原有的生物种间关系,争夺原有物种的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A正确。自然保护区有科研、旅游等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既与生物有关,也与-10-环境有关,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易地保护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本文标题: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3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7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