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促进近年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①户籍制度②惠农政策③婚姻家庭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人口回流()①增大就业压力②增加土地撂荒③缓解农村“空心化”④助推乡村振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C2.D【解析】【分析】【1题详解】近年来,户籍制度放宽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政策,不会促进人口回流,①错,婚姻家庭也不是近年来才有,③错。由于近年来,我国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城市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导致人口回流明显,②④正确。C对,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人口回流,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这些人中部分创业有利于带动就业,①错。人口回流,增加了农村劳动力,②错。有利于缓解农村“空心化”和助力乡村振兴,③④正确,D对,ABC错误。故选D。【点睛】要注意关键词是“近年”和回流人口是带回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的。堌堆是黄河下游地区的古代先民在平原上修筑的土堆台地遗址,主要用于居住。先秦到汉朝均有较多的堌堆,汉朝以后的数量极少。下图示意黄河下游地区堌堆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考古发现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A.便于农耕B.水运便利C.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4.古代先民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洪水频发B.战争频繁C.盐碱严重D.干旱多发5.推测汉朝以后堌堆逐渐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严重B.黄河决口改道C.治黄措施改进D.人口迁移流失【答案】3.A4.A5.C【解析】【分析】【3题详解】古代先民定居于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主要是当地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运便利,便于农耕,获取相对充足的食物,因此古代先民定居于此主要考虑该地区便于农耕,A符合题意;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均只是考虑因素的单个方面,排除BCD。故选A。【4题详解】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居住建筑的影响,由材料堌堆主要分布在当时黄河下游的河、湖沿岸地区,而黄河主要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水患灾害多,建造堌堆主要是由于黄河水患频发,为了抵御洪水,故在堌堆上建造房屋,防止洪水侵袭,A正确。故选A。【5题详解】黄河下游为平原地形,起伏较小,水土流失不严重,不是堌堆逐渐废弃的原因,排除A;黄河决口改道并没有改变堌堆分布区洪水频发的背景,因此不是堌堆逐渐废弃的主要原因,排除B;随着人们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地治黄措施改进(如加固大堤),洪水发生频率大大下降,加上堌堆居住的不方便性,使得堌堆逐渐废弃,C符合题意;汉朝以后,黄河流域的人口总体上是上升的,因此人口迁移流失不是导致堌堆废弃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考查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邮轮建造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邮轮运营主要分布在欧美,下表为2013~2017年全球主要航区的邮轮旅游市场份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份额及年份主要航区邮轮旅游市场份额(%)20132014201520162017阿拉斯加4.64.24.14.03.9墨西哥西海岸2.33.54.23.73.3加勒比海39.542.239.938.438.9南美3.32.62.61.52.0北欧和西欧9.49.08.59.29.0地中海19.617.717.916.113.6亚太8.09.110.413.515.76.欧洲目前为邮轮建造中心的主要优势是()①交通网络发达②产业链完整③旅游市场份额增长快④资金和技术密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加勒比海航区邮轮市场份额最高,最可能的原因是()①气候温和,景色优美②邻近欧美发达国家③航运便捷,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丰富④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客源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6.C7.B【解析】【分析】【6题详解】邮轮建造被誉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技术要求高,资金量大,需要完整的产业链,②④正确,邮轮建造跟交通关系不大,①错。欧洲旅游市场总体变化不大,③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加勒比海航区地处热带,①错。临近欧美发达国家,旅游市场广阔,②对,航运便捷,热带海岛旅游资源非常丰富,③对。亚太地区距离加勒比海航区远,客源不大,④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邮轮建造技术水平要求高,资金量大,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加勒比海区靠近欧美发达国家,热带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批的欧美客源,故邮轮旅游业发达。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A.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B.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C.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D.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9.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A.地价低B.城中村多C.配套设施完善D.商品房供需量大10.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B.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C.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D.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答案】8.C9.D10.D【解析】【分析】【8题详解】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C正确,D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不利于使建筑增加,A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较差,B错误。故选C。【9题详解】随着城市发展,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郊区,但是在城区工作,因此近郊区站点附近成为商品房的绝佳区位,商品房供需量大,导致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故选D。【10题详解】对比500m范围和1000m范围总建筑量增幅变化可知,远郊区增幅变化最大,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大;近郊区站点增幅变化较小;中心城区站点在1000m范围内比500m范围增幅大,表明距离对其增幅影响小,是其它因素影响的结果,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目前已成为全球珊瑚研究的重要实验地和旅游胜地。下图示意涠洲岛石珊瑚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石珊瑚生长区距该岛岸较远的原因是()A.涠洲岛海域潮差大B.近岛岸缺少礁石C.近岛岸缺少虫黄藻D.距岛岸较远水温适宜12.南部海湾石珊瑚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较多B.水质较差C.盐度较高D.海床较深13.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A.保护海域环境B.引进珊瑚新种C.人工培育珊瑚D.修建防护大堤【答案】11.A12.B13.A【解析】【分析】【11题详解】石珊瑚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出露水面易死亡,因为珊瑚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涠洲岛的潮差大,所以珊瑚生长的地方距离岸线比较远,A正确。涠洲岛是我国北部湾的一个火山岛,近岛岸礁石较多,B错误。石珊瑚是一种与虫黄藻共生的造礁生物,近岛岸缺少虫黄藻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距岛岸较远、较近处水温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石珊瑚生长在热带浅海礁石海床上,对水温和水质要求高。据图可知,南部海湾没有明显径流注入,泥沙较多的可能性不大,排除A;南部海湾沿岸居民点及旅游设施多,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水质较差,因此不适宜石珊瑚生长,B符合题意;岛屿面积不大,岛屿周边盐度差别不大,排除C;南部海湾水深大多在0~10米之间,与其它石珊瑚分布区水深相似,排除D。故选B。【13题详解】为实现该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海域环境,减少污染,不影响、破坏其生存的水质、水温环境,A正确。引进的珊瑚不一定适应当地环境,且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B错误。人工培育珊瑚可以增加珊瑚数量,但不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的最好措施,C错误。修建防护大堤工程量大,对珊瑚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还可能对周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D错误。故选A。【点睛】涠洲岛为火山喷发而成,造就了涠洲岛的火山岩,成就了北部湾最北部的一大片珊瑚礁。这些珊瑚礁是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珊瑚礁,也是最靠近北回归线的珊瑚礁群落。涠洲岛珊瑚礁主要分布于该岛北面、东面、西南面海域,分布面积近3000公顷,这面积约占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的10%。帆船运动是在自然风推动下进行的。青岛市濒临海洋,举办帆船竞赛的条件优越,八月是较佳时段。该市八月盛行风频率较低,风速较小,其帆船运动主要依靠海风。下图示意青岛帆船竞赛区位置及周围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一般情况下,该帆船竞赛区最强海风多出现在()A.晴天上午B.晴天午后C.阴天上午D.阴天午后15.晴天时,该地区出现弱东北风有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A.天空云量较少B.地形阻挡加剧海陆温差C.下垫面摩擦力小D.东北风与海风正向叠加16.当该地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时,不利于帆船竞赛区海风的发展,最可能是因为()A.海岸线曲折B.气流遇山地推进困难C.天气复杂多变D.气流遇山地分支绕流【答案】14.B15.B16.D【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海陆风的形成原因。一天中海风最强劲的时候是12:00-14:00,理由,海风,顾名思义,从海上吹向陆地,风的吹向是从高压吹往低压,还有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近地面是冷源,那么冷空气重自然下沉,此时该地就是高压区,近地面是热源,那么热空气轻自然上升,此地就为低压区。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土大,所以升温慢,降温慢,因此12:00-14:00,陆上升温快,为热源,海上升温慢,为冷源,海风就产生。风的产生是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差,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就越大,在12:00-14:00间,海陆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达一日最高,因此,此时风最大。综上所述,此时段即为一天中海风最强时期。而晴朗的天气比阴天更有利于陆地的升温,B正确。故选B。【15题详解】由图可知,帆船竞赛区的东北部位半岛最高山的崂山,所以,当地面为弱东北风时,位于竞赛海域上游的崂山对地面风速有阻挡减弱的作用,使背风坡风速减小,易使海陆温差增大,从而有利于海风的发展。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由图可知,地面为南风时,崂山和浮山等地形强迫气流在竞赛海域附近向左右分为两支,胶州湾和崂山湾侧向海风(东南风)急流发展又加大了这种分流作用,导致竞赛海域常减小为弱风,使比赛无法进行。有时,从竞赛海域南侧分支的气流经过绕流分别进入胶州湾和崂山湾时,与该区域的侧向海风叠加,变成两支东南风急流,更加大了竞赛海域气流的分支减弱作用,使海风不能发展和维持,从而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D。【点睛】地面背景气流、边界层中上部径向气流和周围地形、海陆分布等边界层特征,都对竞赛海域海陆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晴天时,地面西风、弱的北风和东风、均压场环境以及边界层中上部弱的北风条件等,都是竞赛海域海风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地面南风(无论大小)、强的北风以及边界层中上部较强的南风和很强的北
本文标题: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08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