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苏教版
第25课《再别康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从我的角度作落点称呼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弟弟称妈妈的哥哥为舅舅。B.哥哥称堂姐的爸爸为伯伯。C.爷爷称妹妹的弟弟为外孙。D.叔叔称姐姐的妈妈为嫂嫂。答案:C解析:分析:C项爷爷称“我”妹妹的弟弟为孙子,不是外孙。其余三项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2.该句修辞判定有误的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A.反复B.拟人C.排比D.借代答案:CD解析:分析:该句运用了反复、拟人修辞。故选C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分析。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答案:C解析:分析: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故答案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的划分。4.不属于徐志摩诗集的一项()A.《花雨》B.《志摩的诗》C.《猛虎集》D.《放歌集》答案:D解析:分析:D.属于贺敬之的诗集。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5.与徐志摩一同筹办《新月》月刊的是()A.胡适B.郭沫若C.鲁迅D.梁实秋答案:AD解析:分析:与徐志摩一同筹办《新月》月刊的是胡适、梁实秋。故选A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史知识的积累识记。6.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招摇:炫耀,张扬。B.漫溯:这里是漫游的意思。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C.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此处榆阴蔽日,诗人过去读书时常在那里纳凉遐思。D.荇: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于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答案:B解析:分析:B项“溯”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其余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二、填空题7.《再别康桥》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诗人,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个城市,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这首诗叙述________,娓娓道来之中,感受诗人沉静的心。答案:《新月诗选》|徐志摩|新月派|温婉柔静解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8.《再别康桥》以________为线索,表述了对康桥的_______。答案: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依恋之情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归纳并找出文章六要素。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六要素不难。9.“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彩”指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康桥的人和自然景色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诗歌意象。作者作别的是康桥的一切,包括人和自然景色。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把握诗歌意象,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10.“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用了_____的手法,表现了________。答案:拟人|康桥的美解析:分析:理解诗的内容,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把“金柳”比作“新娘”,写出“金柳”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康桥充满了爱恋之情。点评: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分析。11.诗题之中的“再”是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答案:为了有别于另一首作别康桥的诗|再一次告别。解析:分析:“再”是又一次的意思,意为再一次告别康桥。表达作者对康桥的感情之深。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分析。三、阅读理解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梦话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一次摔下一次次摔下你一次一次长高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名字啊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1)这首诗展现了怎样的一个生活细节。答案:妈妈守候儿女的梦话。解析:分析:生活细节就是生活中的小情节。该诗主要写了妈妈守候儿女的梦话。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概括能力。(2)下面是一些有关诗歌的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诗歌在形式上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而不是以行为单位。B.鸦片战争爆发以前所创作的中国古典诗歌都被称为古体诗。C.律诗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首尾两联可不对仗,但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前者代表人物以苏轼、辛弃疾为主,后者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答案:CD解析:分析:A项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项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故选C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常识的掌握。(3)“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为什么说“不再呼唤妈妈”了。答案:因为儿女成长后对母爱的渴求会减弱。解析: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女越来越独立,对妈妈的需求就会减弱。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4)这首诗体现了怎样的一个主题思想。答案:赞美了人世间无私、伟大而细腻的母爱。解析:分析:该诗主要赞美母爱的无私伟大。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00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