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读讲练 鲁教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读讲练【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驮着用背部承受很重的物体。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钱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致密细致精密。陨石(yǔn)含石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追溯(sù)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劫难:灾难。膨胀:胀大。遗骸:留下的尸骨。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漏洞可寻。致密:精密、紧密。2.作家作品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3.背景链接阿西莫夫在晚年仍耕不辍,写下了著作《新疆域》一书。本文即选自该书。作者在本书序言中称,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年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第二部分文本解读】一、谋篇立意《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被压扁的沙子》通过“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二、文章脉络《恐龙无处不在》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不同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互相启发的,点明主旨。第二部分(2—14自然段):举例说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印证了主旨。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总结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突出了主旨。《被压扁的沙子》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科学家对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原因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撞击说”,一种是“火山说”。第二部分(5自然段至篇末):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是由于外星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三、写作方法1.以人们熟悉的事物为例,使被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如“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2.语言简明精练,幽默风趣。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在幽默风趣中,把事理说简明透彻。四、问题探究1.通读课文,说说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中心、说明角度及主要说明方法各是什么。短文名称说明中心说明角度说明方法恐龙无处不在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地壳在进行缓慢而不可抗拒的运动从恐龙的生活习性说起,说明地球内部板块的运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被压扁的沙子造成恐龙灭亡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从科学家的争吵谈起,用实验室研究推测来说明地球曾受外星球撞击举例子作比较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多少年来,地壳一直在进行着缓慢而又不可抗拒的运动。3.作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在6500万年前,一个外星球对地球的巨大撞击。4.南极洲的恐龙是怎么来的?后来又怎么没了?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它们汇聚分离,不断变化,在2.25亿年前,地球最后一次形成完整的主要陆地。早期恐龙就生活在这块满是热带和温带环境的陆地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块陆地又分裂几个部分,每一个陆块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南极洲也就有了恐龙。南极洲处在极地,大约经历了1亿年,天气逐渐转冷,植物、动物也越来越少。气候变得愈加寒冷,夏天短而温低,最后变成冰天雪地。恐龙也因此而灭绝了。5.对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各执一词,主要有哪些观点?研究这个问题有无价值?科学家们的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撞击说”,一是“火山说”。科学家们争论不休,但仍要研究它,是因为我们将来或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所产生的影响,以便将来遇到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6.“斯石英”是什么东西?它又怎么会变成普通沙子?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的状态,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变得极为致密,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就是“斯石英”。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变通的沙子。斯石英的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慢,但如果是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会变成为普通沙子。这说明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可以让斯石英恢复为普通沙子。7.作者怎样利用斯石英来说明恐龙的灭绝原因是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的?在自然界中,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那么,斯石英应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若有火山活动,它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斯石英在高温状态下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在火山活动地区不存在斯石英,有斯石英的地方不会发生过火山活动。然而科学家在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研究其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这恰是恐龙灭绝的年代。这说明6500万年以前地球曾受到一次巨大撞击,恐龙的灭绝恰是因为这次撞击。【练习解答】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两篇短文共同涉及的问题,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来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二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4.即非常纯的沙子。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不同作用和含义。第1题,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为它们同属两栖动物。第2题,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参见“有关资料”部分)。第3题,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第4题,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第5题,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三“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何启发?你能从自己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举一二例来阐述这一观点吗?设置本题意在让学生在学习时与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有悟;同时借此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文品析】神奇的次声波五十多年前,美国的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为伦敦的一家大剧院设计了一个扩音器,在试用的时候,扩音器发出了一种十分奇特而低沉的声音,使整个剧院的门窗都随之抖动起来,大厅也似乎立刻就要坍塌下来,观众们都被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一个小小的扩音器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不久,真相大白,原来罗伯特•伍德所设计的是一种次声低频扩音器。在广阔的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次声波。无论是狂风呼啸、惊涛拍岸,还是火山爆发、流星坠落,都会产生次声波,发射火箭、热核试验以及飞机飞行、枪炮射击等,也能发出次声波。所以,次声波越来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我们知道,自然界里声波频率范围十分宽广,而人的耳朵一般都能听到频率在每秒二十次到两万次之间的声音,频率在每秒二十次以下的就是次声波,也叫亚声或者低声,它和频率在每秒两万次以上超声波一样,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声波有个共同的特点:振动越快,能量消耗的就越大,声音传播的距离也就越短。超声波一般经过几百米的奔驰,就会精疲力竭,以至于完全消失。而次声波却能跑得又快又远,是声波中有名的“长跑健将”。1883年8月,印度尼西亚克拉克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竟然绕地球跑了三圈,它持续时间长达一百零八个小时。因此,人们可以利用捕捉次声波的办法,来进行地震、火山和气象方面的预报。A次声波,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密度不同的物质时,能在边界上反射回来。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向地下发射次声波,就可以获得地球深部地层的有关地质资料,勘探埋藏很深的各种矿藏。B近年来,美国研制成功一种现代化的次声探测器。使用这种探测器,探测人员在纽约就可以知道一千五百公里以外发射“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情况。还有一种装在船舰上的次声波接收器,它竟然能探测到相距遥远的别的船舰发出的次声波。所以,既可以用它来进行侦察,也可以用来掌握水面船舰行动情况,避免由于夜间或是大雾天气发生冲撞事故。次声波在农业生产中,也表现了一套使人赞叹的高超本领。科学工作者曾经作过这样的试验:在农作物的旁边,要放一个低速电动机,让它每天早晨空转一个小时,结果发现,这些农作物比其他农作物长得快。显然,电动机空转达时产生的次声波,促进了作物的生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次声波的研究利用,也不断地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着。C小柄,柄上有个“小球”,就在这个小球里面,有个很小的听石,对次声波有极为特殊的收听能力。这给了科学工作者极大的启示,如今“水母耳风暴预测器”已经研制成功,使用它,人们就可以提前十几个小时预报风暴的到来。更奇妙的是,人体本身也不停地在向四周发射着次声波:心脏每秒钟能发出振动1—2次的次声波,肺每秒钟能发出振动0.3次的次声波,此外,血管的胀缩,肠胃的蠕动以及身体其他器官的活动,也都会发出不同频率的次声波,根据人体这一特点,科学工作者已经为医生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听诊器——“次声波诊疗仪”,医生用它对病人进行检查,能作出更加精确的诊断。D随着次声波的奥秘被层层揭开,它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标明的A.B.C.D四个位置中,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现在,人们有对次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已经逐渐形成了现代学的新分支——次声波。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各是什么?3.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次声波的应用?4.简述次声波可以勘探矿藏的原理。5.从全文各方面内容分析,你认为次声波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6.本文第1自然段所写内容有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同步评价】一、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遗骸()褶()皱()劫()难追溯()天衣无缝()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是大陆在飘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B.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会聚在一起。C.随着时间的流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D.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A.它也带着大陆运动B.大陆也随之一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读讲练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06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