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过零丁洋基础巩固 北师大版
过零丁洋基础巩固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山河破碎风飘xù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píng________。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干戈寥落四周星...(四周星:四周的星星。)B.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C.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D.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指史册。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3.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比喻)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对偶比喻)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双关)D.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对偶)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按要求默写诗句。(1)《过零丁洋》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2)《过零丁洋》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过零丁洋》中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6.下列对《过零丁洋》一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北宋杰出的诗人。B.《过零丁洋》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恐惧与迷惘,这是全诗的感情基调。C.司马迁面对磨难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心志是相通的。D.《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诗的第三联称为颔联。7.你还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请举两例并简单说明其事迹。(1)人物:________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物:________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gēliáo(2)絮萍解析“戈”是一个常见字,注意不要误读为“yì(弋)”;“寥”注意不要误读为“miù(谬)”。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书写的规范性。2.A解析A项中“四周星”的意思是“四年”。3.A解析A项应为借代,“干戈”指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4.B解析A项应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项应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D项应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5.(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解析本题是理解型默写题,选填诗句要在熟练背诵该诗的基础上按照题目提示进行。其中“惶”容易误写为“慌”,“汗”容易误写为“汉”,平时默写时一定要准确记忆。6.C解析A项中文天祥是南宋诗人。B项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语意双关,巧妙地借两个地名来暗示当时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D项中诗的第三联应称为颈联。7.示例:(1)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解析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解答时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英雄事迹。如所举例子中“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他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其爱国的表现。闻一多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则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过零丁洋基础巩固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0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