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古诗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A.次.北固山下。()B.客路..青山外。()C.海日生.残夜。()D.断肠人...在天涯。()2、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3、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襟。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和寄以慰藉的名作。C.《次北固山上》的颈联既写了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题目。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无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古诗欣赏读崔道融的《溪居即事》诗,完成后面各题。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第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1、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2、诗的三四两句“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而富有情趣,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A.次:停留、留宿B.客路:旅人前行的路。C.生:升起。D.断肠人:思念家乡的人。2、D(应该为:断肠人/在/天涯。)3、(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D解析:“天净沙”是曲牌而非词牌;元曲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应为郑光祖。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C(C项“小桥流水人家”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2、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二)课外古诗欣赏1、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或: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2、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到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的形象。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1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