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时训练 苏教版
2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内阅读】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1.归纳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中所列举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所列举的事例证明了怎样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全文看,选文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提升】学贵质疑黄菊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科。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④可是我们有许多青年,他们不善于怀疑,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凡是书上写的便是正确的,凡是前人说的便是真理。他们迷信书本,崇拜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发现,更不可能有什么创见。他们对于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贡献,还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人多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提倡怀疑精神。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曾通过《狂人日记》倡导这一精神。如今,历史的车轮已转过了一周又一周,我们也早该拿起反向思维这把钢枪,作为我们向科学进军的武器了。⑤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这句话对我们也同样适用。我们要增长知识,寻求真理,就必须多疑、善疑,而且质疑、探疑,这才是我们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年轻的朋友们,勇敢地拿起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的大门吧!(选自《语文课外阅读》,有删改)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观点的目的是什么?7.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恰当的话。8.本文第③段从正面举例,论证了什么观点?从而得出什么结论呢?9.“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一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试采用与这句话相同的句式,再举出一个内容相近的例子。【参考答案】1.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2.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3.证明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4.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或引起下文)。5.示例: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6.学贵质疑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7.知识也是无止境的8.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9.示例一: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示例二:如果没有中国老一代地质学家对西方提出的“中国贫油论”的怀疑,就不会有一个个大油田的开发。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时训练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1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