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QC T 501-1999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QC/T501—1999代替JB2551—84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标称电压为12V或24V制有拖车或无拖车的机动车辆的闪光器。本标准也可适用于摩托车。1型式1.1转向信号闪光器。1.2危险报警闪光器。1.3转向信号及危险报警用复合闪光器。2技术要求2.1基本参数闪光器在额定功率范围内有关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2.2主灯泡故障指示2.2.1正常情况(全部灯工作)转向信号闪光器,当全部灯正常工作时,向驾驶员显示的声音或光信号应与主灯的闪光频率相同,但动作可相同或反相。2.2.2灯泡损坏指示要求若发生一只主灯泡损坏时,对驾驶员应有声音或光显示,并产生如下其中之一的变化:a.闪光频率增高;其闪光频率至少应高于原来闪光频率的75%,但不得低于140周/分。b.闪光频率下降:其闪光频率至少应低于原来闪光频率的50%,但不得高于50周/分。c.指示灯长亮或长灭。2.2.3危险报警闪光器不作要求。2.3电压降闪光器及其周围介质温度为20±5℃,负载功率符合设计规定时,其内部电压降应符合表2规定。2.4绝缘强度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绝缘介电强度,应能承受50Hz或60Hz实际正弦波形电压1000V,历时一分钟的试验而无击穿损伤。2.5超负荷试验闪光器在试验电压为13.0V或26.0V时应能承受一次电流25A,时间10s钟的超负荷试验,试验后的闪光器应能工作,在温度20±5℃、试验电压为13.0V或26.0V时闪光频率应为30~250周/分之间。2.6振动试验2.6.1闪光器在工作情况下,应能承受20Hz及50Hz、3g加速度、三轴向的正弦振动,在试验电压为13.0V或26.0V时主灯泡的闪光频率应为60~120周/分,但允许有瞬时周率变化。2.6.2闪光器在不工作情况下,应能承受20Hz至50Hz及由50Hz至20Hz(在1分钟内变化)加速度为5g,历时45小时(三轴向的时间平分)的变频正弦耐久振动试验而无损坏、并符合表1规定。注:本标准2.6.2条于86年1月1日起执行,在此以前按JB2261—77有关规定执行。2.7撞击试验撞击后的闪光器至少经过3分钟工作后(复合闪光器除外),其闪光频率变化允许为±12周/分,但必须符合表1中20±5℃的有关规定和2.2条的要求。如频率变化大于12周/分,则需作5次撞击试验,试验后,闪光器仍应符合表1中20±5℃的频率要求。2.8耐潮试验闪光器应能承受40±3℃,相对湿度90%~95%历时48小时的耐潮试验而无损坏。2.9高温试验闪光器应能承受80℃历时1小时的高温试验而不损坏。2.10低温试验闪光器应能承受-40℃历时3小时的低温试验而不损坏。2.11极端温度下的功能闪光器在-30℃及80℃的极端环境温度下工作,其闪光频率应在30~250周/分之间。2.12耐久性试验、2.12.1转向信号闪光器应能连续工作100h和间歇工作200h(通电15s,断15s)。2.12.2危险报警闪光器应能连续工作36小时。2.12.3复合闪光器应先按2.12.1试验后,再按2.12.2要求进行。2.12.4闪光器经停歇至少为1h后,在20±5℃条件下仍应符合表1及2.2条的有关要求。2.13外观闪光器外表应光洁,不应有伤痕、毛刺等其他缺陷。3试验方法3.1试验电压及检验设备3.1.1试验电压是指本标准3.1.3款的检验电路中将闪光器短路时D点与E点之间的实际电压。3.1.2如无特殊规定,闪光器应在环境温度为20±5℃,电压为13.0V或26.0V的试验电压下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方式和位置进行试验。3.1.3试验设备线路内的电阻应符合图1规定,接线及电流表的电阻包括在内,核对这些电阻时应将闪光器及灯丝用两个不大于0.005Ω的分流器各自短路。3.1.4试验时,灯泡只允许使用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汽车和拖拉机用灯泡,不与主灯并联的指示灯则不受此限制。3.1.5测量仪器设备要求3.1.5.1测量用电压表精度不低于0.5级,电流表精度不低于1级。3.1.5.2所有各项检验除2.12条外,稳压电源能连续地供应稳定负荷的电流及承受输入的冲击电流。B与C之间电压(按图1)在负荷从零到最大值(包括输入冲击电流)时,电压变化不大于1.0V,在100μs后电压变化不大于370mV。静态电压调整率:负载由零至最大值的平稳变化(不包括输入冲击电流),B与C之间电压(按图1)变化不大于2%。纹波电压:景大75mV(峰一峰值)3.1.5.3耐久性试验电源在14.0V(或28.0V)及13.0V(或26.0V),负荷(包括输入冲击电流)从零至最大值时电压的变化不大于1.0V,10ms后电压变化不大于370mV。静态电压调整率:同3.1.5.2纹波电压:最大300mV(峰一峰值)3.2试验设备的调整将闪光器按照本标准3.1.3款用分流器短路后将D及E端的灯泡电压调至13.5V(或28V)。用作试验的灯泡总瓦数应对应于13.5V(或28.0V)的平均瓦数,其功率总额允差为+2%~-6%。所通过的电流负荷应精确地调整至该电压的平均瓦数0.5%以内,办法是调整微调电阻R1或R2中的一个,其他元件不作更动,有辅助侧面转向信号灯和指示灯是与主灯并联的都应包括在内。在不同温度试验中,只允许调整电源,以达到D、E两端规定的电压,微调电阻R1和R2不作变动。3.2.1试验电路应具有显示装置3.2.2在作危险报警性能试验时,应加上一只按照制造厂指定的指示灯。3.3起动时间的测定起动时间的侧定应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并且每次问隔最少为5分钟。3.4闪光频率与通电率的测定闪光频率与通电率应在闪光器规定的最小及最大负荷条件下测定,该测定应至少在5个连续周期后取不少于3个连续周期的平均值。测量必须按表1温度保温2小时后进行,-18℃的试验时间不能大于15s,52℃的试验应在5±1min连续工作后测取。3.5主灯泡故障指示的试验3.5.1在正常情况下试验(全部灯工作包括侧灯和指示灯)按表1规定的各种温度的11.0V和14.0V或22.0V和28.0V电压进行,主灯泡的功率误差应符合表3规定。3.5.2主灯泡故障指示的试验条件与3.5.1款同,但主灯泡的功率误差应符合表4规定。3.6电压降的测量电压降的测量应至少在5个连续工作周期后进行,钱路如图1所示,其电压降测量位置应在闪光器1、2两点。3.7绝缘强度试验本试验应在室温及相对湿度为45%~75%的条件下进行。非金属壳或金属壳与电极联接的不作试验。试验用变压器的容量不小于0.5千伏安,电压应均匀地夭高到试验值,在达到规定电压值后,历时1分钟,然后均匀地将电压下降到零。在生产过程中检查绝缘强度试验时,允许一次施加全电压。3.8超负荷试验按图2试验前应将接线柱(1、2)用不大于0.005Ω分流器短接,用电阻R3将电流调为25A后,将分流器拆除以作试验。3.9振动试验闪光器应按制造厂指定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振动台上进行试验。3.10撞击试验按图3所示取500mm长的金属丝,一端固紧闪光路,另一端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钢块的垂直面上方,并应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闪光器移至与钢块表面成60度角,再将闪光器释放,使与钢块撞击,钢块质量为25kg。本试验对三个主轴每个主轴的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样品作一个方向的一次试验。3.11耐潮、高温和低温试验试验时,闪光器应在不工作状态下按顺序进行,每项试验中间不能间断。每项试验后,闪光器恢复至20±5℃,需符合2.2条及2.3条和表1中20±5℃的有关规定。3.12极端温度下的功能试验闪光器分别在-30℃中保温3h和80℃中保温1h后,在该温度中试验电压为12.0V或24.0V,通电时间不大于1min。3.13耐久性试验试验时,按3.1条规定接线,但不能调整电阻R1及R2。3.13.1转向信号闪光器试验电压力14.0V或28.0V(在电源端测量),将闪光器等分为两组;一组按连续工作100h试验;另一组按间歇工作200h试验。3.13.2危险报警闪光器的试验电压为13.0V或26.0V(在电源端测量)。3.13.3复合闪光器先按3.13.1款,再按3.13.2款进行试验。3.14样品数量及样品分配样品总数为20个,试验穆序及数量按表5分配。全部样品先按2.1、2.2及2.3条进行试验,再将样品按表5规定的分配数量和项目进行试验。4验收规则4.1样品数量用户可在表6~表9项目中任意选取一项进行试验,样品数量应按各不同试验项目规定,应在同一型式、同一批生产的产品内任意抽取。一个闪光器可进行几种不同的项目试验,但应符合表5所规定的项目。那些已发现有缺陷的闪光器应取消其他试验。4.2按第2.3条至第2.6条所规定进行试验的闪光器,必须首先符合规定的起动时间。4.3要求每项样品数量为n个,如有缺陷,再抽取n个,两次抽样共2n个,合格与否按表3~表9规定。耐久性试验的验收规则按表9规定进行5标志、包装、运输5.1标志5.1.1闪光器应在其明显的位置有如下清晰的标志:a.制造厂全称或商标;b.产品名称或型号;c.额定电压(伏或V);d.功率(瓦或W);e.出厂日期或代号;5.1.2有搭铁极性要求的闪光器,在产品上应有明显的标志。5.2包装、运输5.2.1包装应有可靠的防潮、防震、防尘要求。5.2.2包装箱应适应运输及装卸的有关要求。5.2.3包装箱应牢固可靠,产品在箱内不应窜动。5.2.4包装箱外壁应有如下标志:a.制造厂全称及商标;b.产品名称、型号、规格;c.产品数量;d.包装箱总质量;e.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厘米或cm);t.注意事项:“小心轻放”“防潮”“防震”“向上”等文字或符号。5.2.5随同产品出厂时应附有:a.使用说明;b.产品合格标志。附加说明:本标准由长沙汽车电器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广州汽车电器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培均。
本文标题:QC T 501-1999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12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