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特征:阶级性、社会性、整体性、强制性)7、政治社团:政治社团是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二、多选题1、政治国家的基本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保卫职能。2、政治社团的特征:组织性、政治性、利益性、民间性、非盈利的社会组织3、领袖的构成要素:政治条件、才干条件、政治艺术4、领袖的分类:阶级类型、宗教类型、社会类型、政绩类型5、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两党制(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党制(法国和德国)、一党制(法西斯国家的一党制政治制度、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政治制度)6、国家机构的构成: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7、国家机构的一般特征:阶级性、社会性、整体性、强制性8、政治社团的特征:历史性、从事政治活动、群众性三、大题领袖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领袖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其不仅才识高于一般阶级成员,而且往往与国家最高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组织者或领导者。)1.领袖影响历史发展进程。2.领袖是稳定社会政治秩序和社会和谐的主要政治支柱。3.领袖是一个团体或群体或社会精神信仰的导师。政党的特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1.政党是由一定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特定集团。2.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纲领。3.政党是有一定组织纪律性的政治组织。4.政党是以争得和巩固政权并谋求新的政治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政治组织。政党的作用:1.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2.集中阶级意志3.掌握政权和领导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点:1.其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2.国家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活动准则。3.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4.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担负着共同任务。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用:1.从制度化价值角度看,它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2.从其制度功能价值角度看,它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从其国家整合作用的价值角度看,它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政治社团产生与兴起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利益的政治分化与特殊利益群体的形成,是政治社团产生、兴起的经济前提和社会基础。2.政治社会的民主化与政府政治作用的普遍性是重要的政治原因与政治条件。3.群体共同利益意识的孕育与成熟是内在的根据。政治社团的功能:1.集聚民众意志,增强政治社会的监督机制,遏制政治腐败现象的滋生(利于增强政治社团的监督力量,遏制滥用权力的现象,减少政治腐败)。2.影响国家权力机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国家公共权力机构各种决策的科学性、公共性与可行性)。3.动员与整合群体的力量(事关推动社会发展动力之强弱与社会发展的秩序稳定的问题)4.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民主进程。第三章政治关系一、名词解释政治关系:指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人们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基于一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二、多选题1、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阶段性、层次性、主体性、目的性2、政治关系的类型:敌我关系和人民内部关系,党派关系,与国家利益相联系的各种政治关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国际政治关系3、政治关系系统:政治统治关系政治领导关系政治联盟关系4、政治权力的特征:与人民大众的分离性、鲜明的阶级性、特殊的强制性、普遍的约束力和制约力、主权性、一定的公共性5、政治权力的结构类型:高度集权型、分权制衡型、议行合一型6、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7、政治权力的特点:法律规定性、自主选择性、历史扩展性8、政治权力的基本内容:自由权、平等权、民主参政权三、大题政治关系的协调和处理P60(一)政治利益的确定和安排(二)政治矛盾的协调和处理马克思对力的理解;1,政治权力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权力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公共权力机构及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还有他的物质附属——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3.政治权力的行使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政治权力的作用与影响:(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政治权利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维护、巩固和保障。(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保障政治统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实现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意志、满足政治利益的追求。政治权利的基本含义:(一)政治权利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二)政治权利是国家政治权利对特定社会成员权益的法律规定。(三)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政治权利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一)保证实现政治生活的有序与协调(二)调动和发挥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促进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制化第四章政治环境一、名词解释政治地理环境论:是一种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制约和影响政治现象存在与发展环境的理论。政治生态环境论:是一种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和生态学原理来分析政治环境的理论。政治体系内环境:指的是社会政治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实际样态所提供的制约和影响政治主体行为的各种因素的集合体,是特定政治主体所面对的属于政治体系内部的各种政治现象与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政治资源:指存在于政治体系中的一切可以为政治主体所享用的物资、设施和力量的总和。政治模式:指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普遍性的政治体系构成形式及其持续方式,它既是对政治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的反映,又具体的表现在特定政治体系的实际演进过程之中。政治体系外环境:指的是特定政治主体所面对的超出其赖以生存的政治体系之外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二、多选题1、政治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层次性、稳定性与可塑性、广泛性与复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政治模式的内容:政治体系的结构模式、政治体系的发展模式第五章政治管理一、名词解释政治管理:是国家权利主体通过国家机关及特定的政治组织对社会公共政治活动进行能动的约束和控制的过程。政治管理原则:是指反映政治管理内在规律或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准则、规则的总称。二、多选题1、解释政治管理观念概念的主要观点:政治管理就是治理国家的全部活动、政治管理就是行政管理、政治管理就是对整个社会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2、政治管理的特征:组织性、整体性、程序性、制约性3、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具体差异性:二者的直接行为主体有所不同、二者的行为客体有所不同、二者的主要任务有所不同、二者的作用方式不同4、传统政治管理的特征: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权力结构具有高度集中性、功能具有片面性、模式具有明显的人治特征5、政治管理的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系统原则6、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协调、政治监督三、大题现代政治管理(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根本不同于传统社会(二)权利的结构具有多元性和规范有序性的特点(三)功能具有全面性现代政治管理的功能已经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政治管理行为不仅广泛地作用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还经常地作用于国际中间业务。(四)方式具有民主、科学和法治的特征政治管理的作用(一)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二)维持政治制度的正常运转,保障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三)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促进民主政治生活的完善第六章政治参与多选题1、政治参与的内涵,代表性观点有:政治参与是合法的行为、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政治参与即政治态度2、政治参与的特征:参与主体的公民化、参与目标与对象的公共化、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化3、政治参与的条件和因素:经济发展、社会地位、政治制度、政治心理、社会机会4、政治参与的原则:政治参与必须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相适应、政治参与活动必须以维护和实现社会的根本秩序为前提、政治参与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素质相适应、政治参与必须适应国家和政治发展的水平和需要5、政治参与的方式: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接触、政治结社、政治表达和社会冷漠等6、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政治参与将在人类社会中最终消失、与政治统治相关的政治参与主体不断向全社会发展、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逐渐多样化、公民的自动政治参与将成为重要的价值取向第七章政治动力一、名词解释政治革命: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暴力行为,它引起社会形态和政治体系的根本变革和质的飞跃。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对现存的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进行的调整、改造和完善,引起部分的质变,促进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制变革、发展和完善。政治斗争:主要是指阶级斗争,是各种政治主体,特别是社会各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围绕着政治权利等问题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含义: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里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2、政治革命的特征:以先进阶级和广大群众为革命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变革政治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暴力革命为基本方式3、政治革命的类型:奴隶革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4、政治改革的方式: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自上而下的方式、全面推进的方式、分步进行的方式5、政治改革的类型:奴隶社会的政治改革、封建社会的政治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改革6、政治斗争的方式: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民族之间的政治斗争、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议会斗争第八章政治文化一、名词解释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烟熏的过程。政治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的人们关于政治生
本文标题:政治学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2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