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其中卷面分10分)考试说明:1请将答案填写在指定区域,否则不计分2请规范答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3请将考生信息填写在指定区域―、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文体兴衰叹许多人会费解,为什么今天的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浮躁的时代不是更应该把文章写短吗,不是更符合“文化快餐”这个说辞吗?还有,为什么诗人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不及小说家?这些都值得对文学文体的流变进行思考。文体的流变显然是有线索可循的——思想的复杂、感情的丰富,迫使文体不断被突破。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的诗歌流变,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为多,直至宋词的出现,文体流变表现为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从外部进一步证明文体的“扩容”势不可当,而与此同时,绝句、律诗则逐渐退化到“闲笔”的境地。这说明了文体的流变和人类文明发展,和人们表达感情的丰沛程度是同时进步的。然而,一种文体的兴衰,受文人的追捧或淡化,被读者热衷或冷落,涉及更多因素,外部环境力量甚至更直接地影响、左右、决定着这种起落。社会需求迫使文化人必须去适应、去追随,这是跟写作的功利性密切相关的,潜藏着“务实”的、“非文学”的动力,也可以说是时代风潮影响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文学火热,中短篇小说掀起热潮,很多小说家都热衷于此,那是个观念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年代,中短篇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更迅速、更直接。长篇小说之类的“黄钟大吕”“扛鼎之作”何时能出现,成了很多文学人的担忧。时间过了不到30年,世情大变,长篇小说已经不再是需要呼吁的文体,它在各方面的待遇都远远超过了中短篇。长篇写作也已经不再是一个作家在长期的中短篇创作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人们又开始担忧,最能体现作家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中短篇为什么寥落了?这显然和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有关。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不及靠题材、靠书名更能抓人眼球。市场这个冷冰冰的东西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裹挟着文体的兴衰。近日重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找到了更为久远的证据——文体的兴衰想来是一个很不文学的问题。谈到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鲁迅认为,这其实与那时的“社会需求”,说彻底了是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唐时,举子们进京赶考,需要将自己写的诗抄成卷子,拜名人鉴定,如果能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则“声价十倍”,及第希望大增。但开元年后,诗歌被人厌倦,应该是名人们也看烦了吧,诗歌不招人待见,有人就抄小说呈上,结果反而暴得名声,于是鲁迅说:“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到此时也多做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盛极一时了。今天是市场,唐时是及第,它们都关乎生存和现实前程,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文学的健康发展并非靠作家、评论家呼吁就能实现。文体流变有规律,其推手却很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感,梳理其中的关系。然而面对许多难以左右的因素,总免不了一声叹息。但愿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依然能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今社会,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小说家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超越诗人,这些问题都值得对文学流变进行思考。B.只靠作家、评论家呼吁不能实现文学的健康发展,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梳理其中的关系,就能让文学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C.文体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变化的,与人类的情感表达有关;随着人类情感的逐渐丰沛,文体慢慢发生流变。D.外部环境力量甚至对一种文体的兴衰起着决定作用,文化人在适应、追随社会需求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写作功利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观念日新月异的年代,这就要求文体在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时更迅速、更直接,因此当时人们大多热衷于中短篇小说。B.长篇小说不到30年的时间里,地位远远超过了中短篇,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家长期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文体的兴衰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D.唐时,诗歌颇受欢迎,举子们都想借诗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但开元年后诗歌不再招人待见,小说反而受到青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体的流变有线索可循,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五言,再到唐朝的七言,再到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都表现为文体的“扩容”。B.一种文体受文人的追捧或忽视,被读者热衷或冷落,会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如当今社会,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C.在当今社会,市场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影响着文体的兴衰,一部作品要想抓人眼球,必须靠题材、书名,而不能靠作者知名度。D.无论是今天的市场,还是唐时的科考,都对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文体流变的复杂推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块红布刘学兵儿子狠狠地扒拉着饭,饿死鬼似的,就差没把整个头埋碗里去了。父亲在一旁呆呆站着,木然地看着儿子。儿子是悄悄跑回来的,他已经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了。“锅里有饭!”父亲说完这句话,内心撕裂般疼痛着。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从来没让儿子挨过饿。可当上镇长的儿子太不知足了,不是自己的钱,拿着烫手呢,怎能放进自己腰包呢?如今,有家不能回,有老婆孩子不能见,连回乡下老家都偷偷摸摸做贼一般……“就这样逃下去?”他想劝儿子去自首。“不然还能怎样?”儿子看到了父亲浑浊眼神中的探寻与期待,他躲闪着那目光,打定了破罐子破摔的主意。父亲颓然坐到沙发上,沙发上一堆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一块红布显眼地混杂在里面,他又想起那个人。“你儿子贪污巨款已成事实,逃避是没有用的,你要劝他回来自首,争取宽大处理!”他觉得那人的话有道理。没有用“逃跑”“潜逃”,而是用“逃避”,这让他一下子觉得那人很亲近。“这样吧,你儿子要是回来,也不用你扭送,你就在门外给我们留个记号,我们依然算你儿子是自首,如何?”那人环视四周,想找个东西来当记号。最后,发现了窗台上裹书本鞋样子的红色小包袱,“这样吧,如果你儿子回家了,就把这包袱皮的红布搭在屋外的晾衣杆上……”说完,那人便离开了。儿子吃过饭,靠在沙发上打起了呼噜。他陪在儿子身边,掏出烟叶仔细地卷着,火柴也许是受潮了,划断了好几根。吧嗒吧嗒抽了几口,孩子的呼噜声此起彼伏,也许在外面漂泊的这些日子他很少能睡个囫囵觉吧,只有家才是儿子避风的港湾呐。可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晾衣杆在雾气氤氲中显得模糊。他狠狠地嘬了几口烟袋,拿起红布来到院子。他慢慢地把这块红得刺眼睛的布搭在晾衣杆上。该下地了,他走出屋子,想起儿子小时候的模样,乖巧地喊着“爸爸”,和他一起玩游戏、一起去地里干农活儿,在学校得了奖状给他看……他的泪水簌簌落下来。晌午,年迈的母亲开始清理沙发上的脏衣服,儿子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花白的头发,他惊讶地发现,在自己这潜逃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母亲苍老了那么多。他猛地感到一种深深的内疚,他的贪心举动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呀?他来到院坝,开始埋头为父母洗衣服,他自己这一辈子还能为父母洗几次衣服啊。当把衣服晾到晾衣杆上时,他看到了那块儿孤零零挂在晾衣杆上的红布,有些穿越般的眩晕,这块布实在太过熟悉了,儿时的奖状曾被母亲工整地收在这红色的包袱里,红布一角还缝着那枚小铜钱。一阵风吹过,晾衣杆上的红布翩翩抖动,仿佛要飞起来。凉爽的风却让他瞬间起了一身冷汗。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看见风中摇曳的红布急忙匆匆跑过去,一把扯下来,慌慌张张往里屋走。可走着走着,他又渐渐放慢了脚步。接着,他返回到院子里,把红布重新挂在晾衣杆上。儿子觉得父亲有点反常:“爸,怎么了?”父亲没有回答,只是沉默。儿子的心里突然丽日朗照,一把抓过那块红布,扶着父亲那双挂满老茧的手,膝盖却不自主地跪了下去。“爸,我想明白了,逃避不是办法,自己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责任,我决定去自首!”听到儿子的这席话,父亲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滚滚流了下来。不多久,那人来到院子带走了儿子,父子俩仿佛都如释重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讲述了一个因受贿而外逃的镇长在自己的父母身边做出自首决定的小故事,反映了打击贪腐受贿的大主题。B.小说暗写了一个善解人意、有劝导工作经验的警察形象,他精心挑选红布来打开劝服缺口,体现了其工作智慧。C.小说擅长进行心理刻画,故事中儿子潜逃的经历,警察劝说自首的过程都是在父亲的心理活动中呈现出来的。D.小说结尾交代父子俩露出久违的笑容,写出了主人公的释然心理,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5.小说以“一块红布”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5分)6.父亲在儿子偷偷回家到自首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7-9題。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文/莫斯其格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繁华落幕,速去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去?”“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这是个重大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对于武亦妹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实事求是地说,不多。”有的网友则认为:“作为一个中学生,武亦妹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嘛还要背?”(摘编自《广州日报》)材料二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体会到流落在当下焦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
本文标题: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4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