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源期刊网生活操作区作者:李永星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生活操作区,就是提供各种与生活有关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的区域。凡是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都可以放在这个区域。尤其是对于入园初期的,动手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教师更需要提供一些适宜的材料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进行充分的锻炼和学习,它对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手部小肌肉的发展以及秩序感和专注力的培养等都有很高的价值。一、一、生活操作区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技能练习和精细动作发展两大类。生活技能练习主要包括:扣扣子、叠衣服、叠手绢、系带子、穿衣服、摘菜、剥种子、使用工具、学习整理学习用品等与自己生存、生活相关的练习活动;精细动作发展主要包括:舀、串、抓、倒、夹、拧、编织等与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密切相关的活动。二、二、幼儿园生活操作区材料正确投放与使用的方法1.1、以幼儿兴趣为前提,按照趣味性与丰富性进行投放与使用兴趣是对事物产生欲望或要求的前提,是热衷于接触事物和参与活动的基础。只有以幼儿的兴趣作为生活操作区材料投放和使用的前提,才能让幼儿的参与度和使用率大大提升。作为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落实幼儿主体地位,要认真分析幼儿主体的内在需求,以幼儿内在兴趣需求的满足为投放和使用的基本前提。2.2、以幼儿生活为基础,按照操作性与实际性进行投放与使用生活,是生活操作区域设置的基础,是引导幼儿参与生活教育活动的目的。投放和使用生活操作区材料,必然离不开生活。幼儿生活操作区的设置,是通过生活操作区中的材料对幼儿的各种生活行为进行强化培养,其最终目的是使幼儿在生活化教育活动后能够更好地自主生活。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及时转化自身的教育角色,应当互换角度,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进行材料的投放与使用,以幼儿生活的实际与操作性为目的进行材料投放。不能仅仅考虑材料的外观是否新颖、材料的形式是否出奇,还要考虑材料的可操作性、可使用性,只有具备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强化幼儿的行为,才会让幼儿参与的兴趣更为持久;龙源期刊网只有让幼儿的肢体能全面地活动,才能激起其内部更强烈的参与欲望。同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生活实际,投放生活中的物品,将幼儿生活中难以自我掌握和操作的物品作为材料引入幼儿教育活动之中,让幼儿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例如,在幼儿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上,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共同探讨幼儿需要具备的生活技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如,梳子、镜子、皮筋、发夹的投放与使用是为了培养幼儿自主进行发型梳理的能力;衣架、衣服、收纳筐的投放与使用是为了培养幼儿自主进行衣服整理和分类的能力。通过这些生活化与可操作物品的摆放,可以实现生活与教育的相互统一,可以让幼儿在以生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3.、以幼儿成长规律为根本,按照层次性与差异性进行投放与使用幼儿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他们的发展需求也跟随年龄的变化而逐渐递增。处于小班的幼儿,是生活自理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需要的是一些精准性高的材料;处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理能力已经逐渐增强,已经由简单的物品操作递升为复杂的物品使用,这个时期的幼儿需要的是具备一定难度和新颖的材料。作为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差异特点进行材料投放与使用的层次化划分,从小班幼儿的基本生活材料过渡到中班幼儿的难度、再由中班幼儿的难度过渡至大班幼儿的难度,按照幼儿的发展路径进行材料的层次化投放与使用,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生活化活动的参与中实现全身协调性地发展。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可以摆放勺子、豆子、碗等材料,指导幼儿熟练地运用勺子将豆子盛放于碗内,以此强化幼儿的手指肌肉能力;中班、大班可以提供稍有难度的编织、刺绣材料;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提供真实的电饼铛让幼儿进行煎蛋练习;大班幼儿也可以进行包饺子、压皮的练习。总之,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是幼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根本。作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要挖掘幼儿的内在兴趣,要深度整理生活物品,以此为基础合理地、科学地投放和使用生活操作区材料,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搭建更有开放性的教育平台。三、三、教师用慧眼细观察,用适宜的方法巧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生活区中自主的活动,进行探索和尝试,然而在此活动中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1.1、对幼儿整个活动做到细观察,发现问题。龙源期刊网教师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抓住能够反映幼儿活动水平的表现,通过这些表现来准确的把握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目的地更换投放材料。并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来提高幼儿的活动水平。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哪些活动更吸引幼儿,并根据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特点,了解幼儿喜欢哪些操作材料。2.2、在““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巧指导””。经过教师仔细观察,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如何运用智慧,运用巧妙的指导,使幼儿的问题迎刃而解。A:幼儿的操作出现问题时,幼儿在活动中出现操作问题主要是因为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限制造成的,比如:大班幼儿在制作寿司时,对卷寿司这个动作掌握的不好,常出现卷不成功的现象,这时教师基于一些适当的建议,强调操作的要领就能帮助幼儿度过难关,激发幼儿下次再操作的愿望。B:幼儿出现玩不下去时的情况,生活区由于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个区域,由于受到空间和材料的限制,一个区域人数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如,大班“饮品吧”制作三人,招待员1人,客人四人,但是这天一名幼儿由于已经等了2天都没能参与到其中,所以一定要参与,甚至和其他幼儿发生了冲突,于是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让他当洗水果和倒水果渣的人,问题得到了解决。使游戏可以顺利进行。C:同伴间出现问题的纠纷时,。生活区的操作是建立在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有合作必定会发生一些矛盾。适时的引导会及时化解幼儿的矛盾使活动顺利进行。如:在幼儿制作水果拼盘时,最后的工序是加入沙拉酱或者番茄酱,由于客人点的是沙拉口味,结果做成了番茄口味,致使服务员不愿意给客人上餐,就发生了争执,教师告诉服务员是否可以跟客人沟通一下,看一下客人的想法,或者用什么方法能够使客人接受已经做好的番茄口味的拼盘,教师为幼儿打开了新的思路,于是厨师与服务员一起跟客人进行了沟通,很快得到了解决D:幼儿表现消极,无所适从时,我们会看到有的幼儿在活动中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比如:做招待的孩子,在没有客人来时会出现这种状况,于是我们在活动之前做了这样的准备:引导幼儿看真实生活中服务员的生活,或者让幼儿看看生活体验馆如何做服务员生意会更好,从两个方面引导幼儿思考,幼儿经龙源期刊网过讨论发现做为服务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招揽顾客,要搞好卫生,还要记住客人点餐的内容。E:幼儿创造性行为出现时,每当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出现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如:在“饮品吧”,幼儿会试着将不同的水果进行融合成不同的果汁,当他们有新的想法时,教师就提议请客人来品尝,增设了品尝区,对新品的推出做出了肯定。第二天就有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的水果为做新口味的果汁提供原材料。F:另外,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生活区的操作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技能才能进行,但是对于不同的分工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幼儿在切寿司中包裹的黄瓜条时,我们会发现这个工序是要求较高的,为了降低一定的难度,我们将寿司分为:制作长短不一的寿司,以此对寿司中卷入材料的长短也就不一。短的就易于切,长些的就难切。短的切熟练了在逐步加长切得长度,使幼儿逐步得到鼓励和肯定。教师应在幼儿生活区的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是一名指导者、引导者,而且是幼儿的一名玩伴、调解员和冷静的旁观者。要正确的把握介入的时机和适时推出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教师的教育艺术的真正价值,最终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和有效的发展。
本文标题:生活操作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4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