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篇古文,完成1--6题(18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无论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委:委弃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很多人用心一也用:因为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岂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或师焉,或不焉B.数罟不入洿池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C吾从而师之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4、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D蟹六跪而二螯小学而大遗5、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⑤欲人之无或也难矣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耄”指的是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指的年纪。文中的“耄耋”是高龄、高寿的意思。B.“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商代的叫“序”,周代的叫“庠”。在本文指的是学校教育。C.射御,古代六艺中的两种,指射箭御马之术,都属于尚武的技艺,另外四种技能是礼、乐、书、数。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即指此六艺。D.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扑”,短的叫“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7分)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作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B.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C.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D.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E.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8.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9.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10.文章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一句做结,有什么作用?(5分)三、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万历十一年,以进士第二授编修..。累迁祭酒..。故事,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久之,迁南京吏部右侍郎,署部事。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坛..。率同列条上修省事宜,复言今日阙失,莫如矿税,宜罢撤。不报。廷机遇事有执,尤廉洁,帝知之。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宋一韩、御史陈宗契不可。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宋焘复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谥文节。廷机系阁籍六年,秉政止九月,无大过。廷机辅政时,四川巡抚乔璧星锐欲讨镇雄安尧臣,与贵州守臣持议不决。廷机力主撤兵,其后卒无事,议者称之。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廷机始与叶向高并命。(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五》,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B.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C.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D.祭酒每视事/则二生共举一牌/诣前大书“整齐严肃”四字/盖高皇帝所制以警师/儒者廷机见之惕然/故其立教/一以严为主。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编修”是古代修前朝国史、实录、会要等的史官,与修撰、检讨同称为史官,明、清属翰林院,以一甲的第二、第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担任,无实职。B.“郊坛”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为总是设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为名。文中所谓“雷震郊坛”是说天上打雷时把郊坛给震坏了。C.“乘传”即乘坐驿车。“传”音“chuán”,指驿站的马车。文中“乘传”指李廷机回家时,皇帝特许他乘坐驿站的马车,这是皇帝对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种优厚待遇。D.“祭酒”是官职名,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是主持浇奠祭祀礼仪的官员。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廷机性格复杂。他特别廉洁,做事有主见,公正无私。同时他非常刻薄、偏执、刚愎自用。他为国尽忠,却没有大局意识。B.李廷机深受皇帝器重。在他受到攻击时,皇帝始终信任他,为了让他入阁辅政,并平息其怒气,皇帝还把攻击他的人夺俸或罢官。C.李廷机人缘较差。在他入阁前,多有朝廷大臣阻挠他入阁;在他入阁后,依然有人对他予以猛烈攻击,希望把他从辅臣位子上拉下来。D.李廷机较有见识。四川巡抚主张讨伐安尧臣,贵州守臣则反对。这种情况下,李廷机力主撤兵,并且结果平安无事,他因此受到人们称赞。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27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