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了物种形成;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故AB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揭示遗传和变异的实质,故C符合题意;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个体的表现型直接选择,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下列有关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的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分析】1.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组成,经基因重组在种群中保留和发展。3.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为突变具有不定向性。4.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5.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变异是否有利,从而通过生存斗争使适者生存,从而决定进化的方向。【详解】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它们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的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B错误;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是通过地理隔离实现的,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差异导致种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生殖隔离不一定必须经过地理隔离。3.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关于某性状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0%、8%B.80%、92%C.78%、92%D.92%、8%【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假设有100个个体,XBXb有7.36个、XbXb有0.32个、XbY有4个,基因Xb有7.36+2×0.32+4=12个,占全部等位基因XB和Xb总数150个的比例为12/150=8%,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用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4.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体现在捕食关系、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上。(2)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无氧环境影响生物的代谢类型均为厌氧型,自养型生物的出现产生的氧气使环境变成有氧环境,这又影响了好氧生物的出现。【详解】A、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是共同进化的,正确;B、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有新物种的产生,错误;C、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正确;D、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共同进化,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正确;故选B。【点睛】种群是生物生存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形成是新物种从旧物种中分化出来的过程,即从一个种内产生出另一个新种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突变以及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料,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导因素,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B.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C.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D.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①②③组成细胞外液,也叫作内环境。【详解】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A项正确;①代表血浆,B项错误;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C项正确;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D项正确。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受体蛋白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1.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①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②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糖、抗体、激素2.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详解】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内环境成分;②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O2和葡萄糖可以在内环境也可以在细胞内;③葡萄糖、CO2可以在细胞内,也可在内环境,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可以使内环境的成分;④受体蛋白在细胞膜上,或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故选:A。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消化液和组织液B.内环境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C.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对机体pH的影响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的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详解】A、消化液不是内环境,属于外部环境,A错误;B、内环境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B错误;C、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内部或外来酸、碱对机体pH的影响,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和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故选:C。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C.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体温、体液的pH、渗透压都是内环境稳态的指标,而不是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只有内环境维持稳态,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9.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b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A【解析】【分析】①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②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详解】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突触处的信号是单向的,刺激a时,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b为突触,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故选:A。1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C.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错误;B、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B正确;C、味觉形成过程到神经中枢时就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C错误;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不同,D错误;故选:B。1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和效应器未受损,传出神经元受损。因此,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至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脊髓内的神经中枢把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对刺激产生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神经冲动无法传至效应器,导致效应器(肌肉)无应答而产生运动障碍。故选B。【点睛】理解反射形成过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各个选项便可。13.“开车不饮酒,饮酒别开车!”饮酒过量的人往往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人脑中受影响的生理结构依次是()A.大脑、脊髓、脑干B.大脑、脑干、小脑C.小脑、脑干、大脑D.大脑、小脑、脑干【答案】D【解析】【分析】
本文标题:陕西省榆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3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