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榆林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榆林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将试题和答题纸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3.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竹在中华文化中远非一般的纯生物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人化”了的自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观念,思维、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一种反映与体现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化形式的文化景观,一种传达与表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宗教精神、人格理想的文化符号。从竹文化的实物层面讲,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例如,用竹篾编织成竹展、斋冠,满足了“穿”的实用需要;用竹笋做菜肴,用竹筒煮米饭,满足了“食”的需要;用竹子建造竹楼、竹门,满足了“住”的需要;用竹子排竹筏,做竹篙,满足了“行”的需要。与竹文化相比,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从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竹子,中华民族尤其是江南各民族同竹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竹文化不仅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而且饱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竹节、竹叶均给人道劲、坚韧、刚劲之感;风中的凤尾竹,摇曳多姿,潇洒自如,“依风而长啸”;竹子的色彩、形态、品格和风姿,在历代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和鉴赏者的心目中,勾勒出清新雅致的视觉意象,酝酿成高洁、醇厚的审美情趣。从观念性层面上讲,竹子的视觉意象和审美情趣,竹制品和竹建筑引发的形式感,不过是审美价值的载体或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它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表现着悠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竹文化不只是一种实物性文化,而且是或者主要是一种观念性文化,即竹子和竹制品的造型可以被广泛赋予宗教、道德、政治等价值观念,以及表现由各种价值观念融汇而成的人格理想。远者不说,唐宋以来诗中写竹和画中绘竹已蔚然成风。由文人的竹墨中可以体悟出在竹子的图像中长期积淀的审美意识,可以窥见以竹子为景观的中华审美文化。从符号性层面上讲,中国传统的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种符号文化,即以竹子为形式的符号文化。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一般不含指称意义,它除了含有述评意义外,有时含有表现意义。自然崇拜符号、宗教符号、习俗符号、道德符号、人格符号、艺术符号是竹符号系列中几类常见的符号。竹子有节,节节挺拔,四时常绿,所以竹节的形态能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古人常用“气节”“节操”“贞节”“高风亮节”一类带有“节”字的词汇去褒扬高尚的德行和人格,而带竹节的景观、器物、图案和意象也发挥着相同的符号功能,演化成象征道德情操和人格理想的道德符号和人格符号。撇开其他的竹文化符号,就竹文化表现出的人格符号来说,这是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个重要指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竹挺拔直上、直而有节,坚韧难折,与凌云壮志、凛然风节、刚毅不屈等儒家设计的伦理人格“异质而同构”;竹又萧疏淡雅,呈现自然之态和自然之色,竹林宁静悠闲,是静穆观照,体悟个体精神自由化佳境,这与淡泊无为、超然凡俗、精神自由等道家构想的个体精神有关。竹文化人格符号能指的多重特性分别与儒家和道家的理想人格“异质而同构”,涉涵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二元结构,完整而全面地预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没有什么具体的实用价值。B.竹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文化景观和符号,是“人化”的自然。C.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因为它包含了诸多竹符号中几类常见的符号。D.作为人格符号的竹文化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实物性,观念性和符号性三个层面论述了竹文化。B.文章用文人诗中写竹和画中绘竹的例子论证了竹文化是一种观念性文化。C.文章用带竹节的景观,器物、图案和意象等例论证了竹文化是人格符号。D.文章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竹文化不但负荷了广泛的实用功能,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可见实用和审美可以是并存的,美有时并不排斥实用。B.梅、兰、菊文化只是实物文化中的“景观”,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所以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没有竹高。C.竹子和竹制品可以被广泛赋予宗教,道德、政治等等价值观念,是因为它们引发的形式感承担着中华文化圈里的种种审美价值。D.“节操”“高风亮节”等带有“节”的褒义词,体现了竹能够负载独特的符号内涵。【答案】1.B2.D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没有什么具体的实用价值”错误,原文是说“一般不负荷实用价值”;C项,“因为它包含了诸多竹符号中几类常见的符号”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说“竹符号有别于词语符号,一般不含指称意义,它除了含有述评意义外,有时含有表现意义。自然崇拜符号、宗教符号、习俗符号、道德符号、人格符号、艺术符号是竹符号系列中几类常见的符号”;D项,“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错误,属于以偏概全,原文是说“竹文化表现出的人格符号来说,这是竹文化对中国传统民族的人格评价、人格理想和人格目标的一个重要指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错误,应该是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所以他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没有竹高”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申报遗产项目是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成为世界遗产进行考核的标准。该标准和考核审批过程非常严格。一处遗产需要满足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遗产。以下是判断自然遗产的基准: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与美学重要性的自然现象或地区;代表生命进化的纪录、重要且持续的地质发展过程、具有意义的地形学或地文学特色等的地球历史主要发展阶段的显著例子;在陆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群的演化与发展上,代表持续进行中的生态学及生物学过程的显著例子;拥有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包含从保育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符合普世价值的濒临绝种动物种。(摘编自《世界遗产评价标准》,《文汇报》2019年7月3日)材料二: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这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包含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岸带及海洋生态系统动植物群落演替,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含16个申报点,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十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是盐城市委市政府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硕果,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凸显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担当。此次申遗的成功,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创新典范。(摘编自郑晋鸣《鹤舞鹿鸣,人与自然美美与共》,《光明日报》2019年7月7日)材料三:申遗成功,是荣耀,也是挑战。“过去50年内,黄(渤)海湿地面积缩小约三分之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水污染,工业发展下的城市扩张,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过度捕捞造成的物种数量锐减等,都成为影响遗产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坦言,对承担湿地管理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来说,保护工作极为繁重。“黄(渤)海湿地位于社会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妥善处理两者关系,才能确保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张银龙说。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朱元秀认为,申遗取得成功,将促使盐城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从而倒逼盐城加快产业转型,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自然没有边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就是加强国际国内合作的过程。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未来,盐城将进一步加强与黄(渤)海湿地周边各个省份,地区的协作,共同推进遗产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展现中华生态之美。(摘编自《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的启示》)4.下列不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一项是()A.天山具有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的特点。B.九寨沟泉、瀑、河、滩共同构成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美景。C.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有麋鹿、丹顶鹤和其他珍稀濒危候鸟。D.泰山在中国历史上曾吸引了十三代帝王亲自登山封禅。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的广泛认可。B.黄(渤)海湿地面积缩小、水污染、城市扩张、极端天气、物种数量锐减等不和谐现象说明,遗产保护工作仍然极为繁重。C.申遗成功后,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用一流的保护理念,管理方式和标准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严禁进行旅游开发。D.盐城地区不仅要进一步加强与黄(渤)海湿地周边各个省份,地区的协作,还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遗产区的生态保护建设。6.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为什么能成功申遗?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D5.C6.①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是具有普遍突出价值的生物学、生态学过程典型代表。②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是珍稀濒
本文标题:陕西省榆林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3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