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共同进化,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B错误;C、若物种生存的环境相对稳定,则该物种也会发生进化,因为变异是客观存在的,环境会对这些变异进行选择,从而使基因频率改变,C错误;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D.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兴奋在突触处由突触后膜传向突触前膜【答案】A【解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故A正确;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神经元联系,形成多个突触,故B错误;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故C错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故D错误。【考点定位】突触的结构【名师点睛】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细胞体形成突触;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3.“饲喂法”或“注射法”通常用于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可采用“饲喂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有()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激素如果通过“饲喂法”进行人为补充,则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详解】生长激素化学本质是多肽,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胰岛素是蛋白质,性激素是脂质,蛋白质类的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只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是小分子物质,用“饲喂法”补充不会经过消化道被分解。因此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②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激素化学本质相关知识,学生需要识记相关知识。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⑥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⑥⑦C.②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⑦【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详解】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来增加产热,而甲状腺的分泌依靠分级调节模式,所以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②在体温调节过程中,c、d激素作为产热的激素,其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②正确;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而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③错误;④下丘脑能够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④正确;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⑤错误;⑥e是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⑥正确;⑦上图表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效应器为肾上腺、皮肤及运动神经末梢,⑦正确;故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④⑥⑦。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和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识别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和各种激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同时清楚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释放的部位在垂体。5.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D.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A、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活动,A项错误;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项错误;C、神经冲动在②传入神经和④传出神经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C项正确;D、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是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在脑,D项错误。故选C。【点睛】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神经节如图中的c。(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6.在调节内环境稳态中,下丘脑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尿量减少C.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D.下丘脑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答案】A【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尿量减少。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垂体的刺激减少,使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BCD正确,A错。故本题选A。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不正确的是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值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A【解析】【分析】略【详解】A.摄入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值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C正确;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8.下列实践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A.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病毒B.将一种植物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选择“工程菌”来生产胰岛素D.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原理、操作程序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DNA分子杂交技术是将特定生物的DNA提取出来,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检测相应生物的存在,是基因水平的操作,属于基因工程,A错误;将一种植物的叶绿体移入另一种植物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是细胞器水平的操作,是细胞工程,B正确.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系称为工程菌,C错误。基因工程也叫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利用了基因工程,D错误.【点睛】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DNA重组技术.9.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详解】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兴奋可以双向传导,A正确;B、兴奋可以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正确;C、神经纤维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错误;D、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一致,D正确。故选C。10.下列各项中,形成了新物种的是()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C.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D.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由95%变为5%【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但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详解】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而成的四倍体西瓜可育,且与原西瓜存在生殖隔离,是一个新物种,A正确;母马与公驴交配产生不育的骡子,骡子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不可育,不是新物种,C错误;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由95%变为5%,只能说明有生物进化,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种,D错误。11.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4%,Bb的个体占32%,则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60%、40%B.80%、20%C.64%、36%D.32%、68%【答案】B【解析】【分析】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详解】B的基因频率=64%+1/2×32%=80%,b的基因频率=(1-64%-32%)%+1/2×32%=20%。故选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对于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2.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接近100%。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A.细菌的种群密度一直在降低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答案】B【解析】题中信息看不出细菌的种群密度的变化,A错;“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对;题中没有出现新物种,C错;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在前,选择在后,D错。【考点定位】生物的进化【名师点睛】理清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13.现有基因型aabb和AABB的水稻品种,利用不同的育种方法可培育出不同的类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杂交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B.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通过诱变育种获得aaBb,原理是基因突变D.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AAAABBBB,原理是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
本文标题:陕西省延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38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