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咸阳百灵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图片“家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家族关系的特点,故B正确;分封制是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礼乐制是为分封制和宗法制服务的礼仪等级制度,故C排除;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故D排除。2.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A.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B.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C.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D.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更名号为“皇帝”,赋予皇帝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全,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D项正确;秦王这一做法是在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没有保证秦国统治的长久和限制丞相的权力,故BC项错误。3.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答案】D【解析】秦朝的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由中央和皇帝任免,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正确;郡县官吏对中央和皇帝负责,故A错误;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仍然由中央控制,故B错误;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并不能说明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的内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指秦朝的中央官制,丞相为百官之首,与题干中“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不符。B项指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但是与题干中“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不符。D项中书省制度是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丞相权力较大,与题干不符。C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5.“宰相制度既然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够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六部地位C.限制中书权力D.给予内阁实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BCD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有效信息“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6.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因此明成祖时设立A.尚书令B.枢密使C.军机处D.内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带来的皇帝政务繁忙的弊端,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制度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D项正确.尚书令在明朝时已经被废除了,故A项排除。枢密使掌握军权,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排除。7.“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A.军机处B.理藩院C.清初内阁D.清初六部【答案】A【解析】【详解】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机构精简”“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由此分析可知题干阐述的是军机处的作用,A项正确。清初,仿照明朝的制度,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由内阁负责,内阁是无权处理军国大事的;理藩院负责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也无权处理,而且三者也不具备题干所述作用,排除BCD项。【点睛】军机处最大的特点可归为:简,即人员机构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速,即办事效率高,有旨随时承办,且当日事当日毕;密,即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自入内。8.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故C正确;“立嫡以长不以贤”反映的是宗法制的核心,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不正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的相关内容,故B不正确;“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属于察举制的相关内容,故D不正确。9.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10.“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答案】A【解析】材料中“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说明军机处不但组织严密,政令的执行也比较隐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参与决策的信息,故B错误;C和D项均于出来主旨不符。1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作了如下表态:“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反映出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一定程度上作了让步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辛丑条约》签订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的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列强的让步,故排除A项;《辛丑条约》虽然没有割让中国领土,但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说法有误,排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C项。12.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中英《南京条约》开辟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故选B;ACD中没有材料中五口通商的信息,排除。1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A.协定关税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支付列强巨额赔款【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不平等条约知识的掌握,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马关条约》和《和辛丑条约》,B符合《马关条约》,C符合《辛丑条约》,只有D符合三者,故选D项。【详解】14.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和厦门五口通商,上海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5.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C.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1851年,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故“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故选B;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鸦片战争不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直接原因,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关系,CD与“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明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6.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①《天朝田亩制度》②天京变乱③《资政新篇》④北伐失利A.①②③④B.①C.①②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天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农民阶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平均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天朝田亩制度》与天京变乱即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资政新篇》、北伐失利均不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排除③、④。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7.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进行的哪一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牵制了大批日军,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A正确;B、C、D均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但均与题干要求无关,故B、C、D均不正确18.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故排除B项;使中国走向富强不属于民主革命任务的内容,故排除C项;辛亥革命未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D项。【点睛】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从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角度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又是失败的。19.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失败,张勋扶植傅仪复辟12天失败,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以上材料表明A.号召人们推翻帝制B.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决定复辟帝制必然失败C.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其意义重大D.中国已具备实行民主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本文标题: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4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