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N-14Fe-56Cu-64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答案)1.某化学反应其ΔH=-125kJ/mol,∆S=-81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ΔG=ΔH-TΔS可知,该反应ΔH0,ΔS0,若要使反应自发进行,则ΔG0,由此可知该反应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故答案为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一定越强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都能完全电离C.共价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D.多元酸、多元碱的导电性一定比一元酸、一元碱的导电性强【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导电性能不一定强,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错误。B.强酸和强碱一定是强电解质,不论其水溶液浓度大小,溶于水的都能完全电离,错误;C.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可能是强电解质,也可能是弱电解质,因此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正确;D.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元数多少无关,错误。故选C。3.常温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中:CO32-、K+、Cl-、Na+B.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1的溶液中:NO3-、Mg2+、Na+、SO42-C.在c(OH-)/c(H+)=1×1012的溶液中:NH4+、Fe3+、Cl-、NO3-D.+KwcH=10-10mol·L-1的溶液中:Na+、HCO3-、Cl-、K+【答案】B【解析】【详解】A、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H+,溶液中CO32-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11×10-7mol·L-1,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为酸性或碱性,当溶液为酸性时,NO3-、Mg2+、Na+、SO42-能大量共存,当溶液为碱性时,Mg2+与OH-反应生成难溶物Mg(OH)2,故该条件下,溶液中微粒可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C、由c(OH-)/c(H+)=1×1012、Kw=1×10-14可知,溶液中c(H+)=1×10-13、c(OH-)=0.1mol/L,溶液中NH4+、Fe3+能与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故该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由+KwcH=c(OH-)=10-10mol·L-1、Kw=1×10-14可知,溶液呈酸性,HCO3-能与H+反应,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大量共存;(3)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大量共存(如Fe3+和SCN-等);(4)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需注意:含有大量NO3-的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溶液不能为酸性,因为硝酸与铝反应不会产生氢气。4.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kJ/mol;CO(g)+1/2O2(g)=CO2(g)ΔH=-282.9kJ/mol。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kJ热量,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B.1∶1C.1∶2D.2∶3【答案】B【解析】【详解】3.6g水是0.2mol,消耗0.2mol,放出的热量是57.16kJ,所以CO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13.74kJ-57.16kJ=56.58kJ,所以参加反应的CO是56.58kJ÷282.9kJ/mol=0.2mol,因此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选B。5.下列事实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是()A.加入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B.将FeS2矿石粉碎更有利于焙烧制备SO2气体C.对于反应2HI(g)H2(g)+I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压缩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D.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答案】D【解析】【详解】A、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B、粉碎矿石后,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符合;C、对于反应2HI(g)H2(g)+I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体系内颜色变深其原因是I2的浓度增加,故C不符合;D、氯气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饱和食盐水中Cl-达到饱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正确。【点睛】对于本题的C选项需注意,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的原因是因为压缩体积导致I2的浓度增加,压缩过程中平衡并未移动,在反应2NO2(g)N2O4(g)中,压缩体积,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并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一段时间后,颜色逐渐变浅,则可以利用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需抓住变化的实质然后分析。6.在25℃时向VmLpH=m的HNO3中,滴加pH=n的KOH溶液10VmL时,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的K+的物质的量,则m+n的值为()A.13B.14C.15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在25℃时,KW=10-14,酸碱混合时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的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氢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则V×10-3×10-m=10V×10-3×10n-14,解得m+n=13,故选A。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速率加快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解析】【详解】①活化分子、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①正确;②普通分子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②错误;③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最多,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④增大压强,浓度增大,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④错误;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分子先成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发生碰撞,可生成新物质,故⑤正确;⑥催化剂可降低活化能,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故⑥正确;故选:D。8.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C.改变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反应过程a活化能较大,因此没有催化剂参与,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反应物的活化能与生成物的活化能的差,等于ΔH,正确;C.改变催化剂,由于改变了反应途径,因此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错误;D.有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错误。考点:考查反应热与活化能、物质含有的能量的关系的知识。9.利用反应:2NO(g)+2CO(g)2CO2(g)+N2(g)△H=-746.8kJ·mol-1,可净化汽车尾气,如果要同时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温度B.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及时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答案】B【解析】A.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转化率增大,故A错误;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转化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NO的转化率转化率减小,同时充入N2,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D.将CO2和N2从反应体系中移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但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10.一定量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①NaOH固体②KNO3溶液③水④CH3COONa固体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加入NaOH固体,与盐酸反应,酸减少生成氢气减少,故不符合;②加KNO3溶液,铁与H+、NO3-反应不生成氢气,则生成氢气的总量减少,故不符合;③加水,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与铁反应的速率减慢,同时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④加入CH3COONa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醋酸,溶液中已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减小,但物质的量不变,则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符合;综上③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11.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B.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C.过程Ⅲ中O+O=O2是吸热过程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答案】C【解析】A、过程Ⅰ中CFCl3转化为CFCl2和氯原子,断裂极性键C-Cl键,选项A正确;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过程Ⅱ可表示为O3+Cl=ClO+O2,选项B正确;C、原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是放热的,选项C错误;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选项D正确。答案选C。12.T℃时,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H>0C.反应开始至a点时v(H2)=1mol·L-1·min-1D.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125【答案】C【解析】【详解】A、如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小,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长,但图中曲线反应速率较大,达到平衡时间较短,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如该反应△H>0,升高温度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应小于T℃时,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C、v=ΔcΔt=8mol-6mol2L1min=1mol•L-1•min-1,故C正确;D、T℃时,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2mol,根据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可知,平衡时,c(CO2)=6mol-2mol2L=2mol/L,c(H2)=2mol2L=1mol/L,c(CH3OH)=2mol2L=1mol/L,c(H2O))=2mol2L=1mol/L,则32322cCHOHcHOK=cCOcH=1121=0.5,故D错误。13.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经2min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5V正(O2)=4V逆(NO)B.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NO表示是0.
本文标题:陕西省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61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