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题题1.下列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上的基因B.T2噬菌体DNA上的基因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因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真核细胞细胞核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真核细胞细胞核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此可见,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其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A错误;B、T2噬菌体属于病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B错误;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基因属于细胞质遗传,其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D。2.下列不是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共同特点是()A.有纺锤体出现B.有同源染色体出现C.有同源染色体联会D.有着丝点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纺锤体的出现,A正确;B、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同源染色质,B正确;C、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会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D、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D正确.故选C.3.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D.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是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可能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故A错;B、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故B错;CD、本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上下对应的染色体相同,故C错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详解】A、A细胞有同源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B、B细胞有同源染色体,B不符合题意;C、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C不符合题意;D、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D符合题意。故选D。5.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两个着丝点B.有四个DNA分子C.两对姐妹染色单体D.有四个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详解】A、一个四分体含有2个着丝点,A正确;B、一个四分体含有4个DNA分子,B正确;C、一个四分体含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D、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而不是4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D。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B.Y与yC.E与ED.f与f【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指的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同一字母的小写表示隐性基因,答案为B。7.下图示某一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与图像。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是()A.乙图中细胞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C.由图乙中细胞分裂方式可判断该生物是雌性动物D.丙图细胞的分裂时期与图1的DE段相吻合【答案】D【解析】【详解】A.乙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A正确。B.图1中CD段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到1,故B正确。C.图乙细胞质不均等平分,应是雌性动物,故C正确。D.丙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数量应是1:2,应在图1中的BC段,故D错误。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8.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4个精子中,有1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ab、abB.Ab、aB、aBC.ab、AB、ABD.AB、AB、AB【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也发生分离,即A和a、b和b分离,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Aabb可以产生Ab、Ab、ab、ab4个精子。【详解】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3个精子为Ab、ab、ab。故选A。【点睛】没有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会产生4个精细胞,它们两两相同,且互补。9.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D.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的信息:①高杆:矮杆=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Tt×Tt;②抗病:感病═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因此,亲本是基因型为TtRr×TtRr。后代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高杆抗病):一显一隐(高杆感病):一隐一显(矮杆抗病):双隐(矮杆感病)=9:3:3:1。【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亲代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T_R_,F1中高秆:矮秆=3:1,说明两亲本都是Tt;抗病:感病=3:1,说明两亲本都是Rr,因此两亲本两对性状的基因型都是TtRr,后代群体中表现型种类=2×2=4种,A正确;B、两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因此后代群体中基因型种类=3×3=9种,B正确;C、根据分析,亲本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相同,均为TtRr,C错误;D、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TTRR×ttrr→TtRr或TTrr×ttRR→TtRr获得,D正确。故选C。10.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A.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B.赫尔希和蔡斯——首次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为材料,利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表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推出DNA的螺旋结构(未推出双螺旋)而后建构DNA双螺旋模型。【详解】A、孟德尔利用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A正确;B、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表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推出DNA的螺旋结构而后建构DNA双螺旋模型,D正确。故选B。11.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产生的后代数目少,存在偶然性,所以①组虽然是表型不同个体交配,后代出现一种表型,但无法判断显隐性,②③组是相同表型个体交配,后代只有和亲本表型相同个体,无法判断显隐性,④组只能说明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显性杂合子,但无法判断什么性状是显性,综合分析D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显隐性的判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B.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卵是全能性最高的细胞,A正确;B、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并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是受精作用,B正确;C、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D、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错误。故选D。13.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别发生在A.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的后期B.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受精作用时【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本文标题: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8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