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历史第Ⅰ卷1.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王位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今天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正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B项;A、D与题干无关;分封制主要体现在对诸侯的分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该制度是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至今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2.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宗法制的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分封制的推行D.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3.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A.继承了商朝的礼乐制度B.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C.建立了理性的礼制社会D.完善了官僚行政体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体现了周礼的系统完备性,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周公参酌殷礼”,说明殷礼只是周礼的参考依据,并不是继承关系,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要求,并非现实的礼制社会,C错误。在材料涉及的众多制度中,官制只是其中的一种,D错误。4.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由农民心中“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君父”等说法,可知这里讲的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观念,C项正确;材料中家与国是联系在一起,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分析中央对地方管理,B项错误;安土重迁强调的是乡土意识,D项不符合题意。5.下面是关于“安”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A.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以“安”字为原型,并进行了细微的修改。这反映秦朝建立后统一了文字,说明了统一的政治局面影响了文化的整合,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字统一和统一后文字的统一,没有体现文字书写艺术的发展,A错误;据材料秦、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安”的写法,不能说明当时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B错误;据所学可知,中国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文字的统一无关,D错误。【点睛】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思想--焚书坑儒;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6.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A.皇位世袭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皇帝独尊【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体现的是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和皇位世袭无关,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皇帝独尊指的是皇权的独特性,是建立在皇权至上的基础上的,故D项错误。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实际上A.主张中央集权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大意为:“我听说商周之所以称王千余年,是因为他们将土地分封给王室子弟和功臣,来拱卫王室。现在陛下拥有天下,但是王室子弟却只是平民,就算有田常、六卿这些臣子,但没有人可以帮助陛下统治天下,等到危急的时刻谁能来救您呢?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件事不遵守古训而能够长久的。”由此可见该大臣主张遵循古法实行分封制以卫王室,反对郡县制,排除BC,选D。A材料中未提及,排除。8.西汉武帝元封年间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这些政区由中央直接管理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了加强中央对这些政区的管理,汉武帝创建了A.中朝制度B.刺史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三司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创建了刺史制度,故B项正确;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三公九卿的权力,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三司制度有两种,一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的财政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二是明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由时间排除CD,由“全国有一百零八个郡国一级政区”排除A项。9.“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此制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述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依据所学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被分割同时加强皇权,D正确;尚书省管辖六部,A错误;古代实行君主专制,决策权在皇帝,门下省负责的审核,B错误;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地位平等,C错误。【点睛】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把相权一分为三,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提高决策正确性和行政效率;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中国官职的重大改革,历代基本沿袭。10.钱穆在《中国传统统治》中说到:“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的是A.制度推行是由于地方动荡、交通不便B.官吏的选拔由地方官员负责C.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D.官员选拔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答案】C【解析】【详解】九品中正制实施的结果实际上造成了选官权力被地方世家大族把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项,由材料中“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可知,材料表明魏晋时代实行九品中正制是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其推行原因主要不是地方骚乱、交通阻梗,排除;BD项,官吏的选拔由地方官员负责、官员选拔据民间舆论评价列出候选人的表述与材料中“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不符,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11.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官吏应是()A.节度使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司D.刺史【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官僚体系最早设置监察官员是秦始皇,他在中央设置了御史大夫,作为副宰相,负责监察百官,故选B;节度使是唐代设立的边远藩镇的军政长官,C设立于元朝的司法官员,D是西汉时期设置的地方监察官员,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12.“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内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A、B项;内阁的设立是由于宰相制度的废除,相权已经不再存在,故排除D项。根据“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可知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故选C。【点睛】明代的内阁并没有实际权力和决策权,内阁的权势主要是借助和附庸于皇权,所以内阁的权势虽然日盛,但实际上并不会危及到皇权的统治。13.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眴窄的一隅,生活着近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欧洲眴窄的一隅”,排除B,因为古罗马曾经是地跨欧亚菲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也排除D,因为阿拉伯世界位于亚、非两大洲的结合部,不属于欧洲;根据“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指古希腊文明,古希腊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然而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影响深远,排除C,答案选A。【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的影响。14.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特殊的地理环境【答案】A【解析】【详解】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故A正确;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排除BC;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联系所学梭伦改革的影响分析解答。15.“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的一段名言。这段名言说明A.部分男性对政治毫无兴趣B.男性公民享有参政权利C.全体平民应积极参与政治D.反对自私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干脆把他当作废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伯里克利对不关心国家政治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挖苦,旨在鼓励成年男性积极参政议政,即男性公民享有参政的权利。伯利克里讽刺了不关心国家政治的人,但不能说明部分男性对政治毫无兴趣,故排除A项;参与政治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全体平民的权利,故排除C项;伯利克里的名言无法反映社会共识,故排除D项。故选B。16.以下不属于罗马成文法的是A.公民法B.习惯法C.万民法D.《十二铜表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罗马习惯法依靠的是口耳相传,不是成文法,因此
本文标题: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3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