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积累和运用(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髀.间(bì)干.系(gān)撅.断(jué)拈.弓搭箭(niān)B.装弶.(jiàng)撇.嘴(piē)胡诌.(zhōu)一抔.黄土(pōu)C.恣.睢(zì)朴.刀(pō)窥.望(kuī)诲.人不倦(huì)D.慨.叹(kǎi)寒噤.(jīn)绾.起(wǎn)夙.夜忧叹(s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吹毛求疵言简意赅前仆后继刻骨铭心B.可见一斑喏喏连声郑重其事与日具增C.朦朦眬眬恪尽职守抑扬顿挫袖手旁观D.狼狈不堪莫名其妙气吞斗牛迟疑不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C.人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D.想当今天下战乱纷起,民不聊生,正是大丈夫立业报国之时,怀古伤今....之人岂可有所作为?4.诗文默写。(8分)(1),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3)《出师表》一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明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再展宏图的诗句是:,?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①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②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看不完的春花秋月....。③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那么他的人生轨迹怎会美好?④但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身处逆境,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天。(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2)与第②句加点词语语法结构相同的短语是。(1分)A.观点明确B.非常出色C.良师益友D.历史悠久(3)请为第④句的横线处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6.名著阅读。(3分)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这写的是(人名),请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与他有关的两个故事情节。二、综合性学习(6分)7.刚刚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曹文轩说:“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利用中国经验,利用中国资源,讲述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故事。”小英、林子、阿莲决定以“讲述我们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他们选定的话题分别是:中国文学、中国制造、中国力量。【小英统计的数据】历届“国际安徒生奖”获奖统计表地区时间1956-19661968-19761978-19861988-19961998-20062008-2016总计中国0000011日本0000112美国1211106欧洲55222218其他0021115【林子写成的新闻】中国航天已呈领跑之势。今年三季度,天宫二号即将发射升空,对接神舟十一号飞船,并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对接,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载人空间站。届时,或将是人类唯一的在轨太空家园。不仅如此,中国高铁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截至目前,国内运营里程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总体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中国高铁正在走进俄国、美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阿莲搜集的材料】中国目前承担的国际维和经费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中国派出的军事维和人员达2720人,居世界第一,在冲突不断、疾病肆虐、气候恶劣的地区,都有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1)读小英提供的图表,说说你的发现(2分)初读图表,令人惊喜的是:细读图表,引人深思的是:(2)林子写成的新闻还差一个标题,他想采用对偶句式,请你帮帮他。(2分),。(3)阿莲综合了大家的资料,决定以“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为题,在班上组织一个演讲比赛,他请你做主持人,请你为此次活动撰写一个开场白。(2分)三、阅读(3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2分)手掌里的清凉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8.梳理全文内容,将空格处的内容填充完整。(2分)天气酷热哥哥行动哥握弟手①感受清凉②9.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①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②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品味加点词语)(2分)10.以下句子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如果将它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到【甲】【乙】两处的哪一处?(1分)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应该放到处11.妈妈为什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请从哥哥性格特点方面作答。(3分)12.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0分)信胡耕①人言即信。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13.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A.信口开河B.愿陛下亲之信之C.通风报信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4.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15.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3分)16.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3分)【链接材料】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8分)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1)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曰(2)是以苏秦刺股.(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4)则其名不立.18.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
本文标题: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40985 .html